本報訊(特約記者 樊利仁)今年以來,丹鳳縣嚴格落實項目監管責任,高效率、高質量推動設施項目建設,效果明顯。
丹鳳縣堅持項目跟著任務走、資金跟著項目走、監管跟著資金走,確定基礎設施項目626個,593個項目納入省市計劃盤子,33個貧困村安全飲水提升項目已全部開工,43個非貧困村安全飲水提質增效項目已開工建設。鐵峪鋪鎮李山村等8條46.3公里建制村暢通工程全部開工,222.5公里“油返砂”病害治理及深度貧困村30戶以上集中點通組路項目70%路段已開工建設,投入資金1.5億元,統籌推進非貧困村項目建設,將在9月底全面完成項目建設。
縣上實行項目建設周報告、月督查通報制度,組織開展現場觀摩推進會3次,落實監管責任,推動項目高質量建設。堅持推行“三精管理”,嚴格執行易地扶貧搬遷條件和調查程序,將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戶7282戶28317人全部納入搬遷對象,實行領導包抓、分析促進等機制,集中力量抓協調、抓進度,竹林關江北六期等上年度8個安置點全部達到搬遷入住條件,今年建設的龍駒寨街道辦趙溝、巒莊街坊五期、商鎮老君七期、八期等7個安置點正在加快建設,武關鎮棗園村安置點達到搬遷入住條件,全縣已分房到戶620戶。加強政策、技術指導督導,全面完成危房鑒定,發放指導圖集1500冊,培訓工匠和監督管理員500多人,去年省市分兩批下達的全部開工,首批688戶危改全部完工;今年省市下達危房改造已開工857戶,其中竣工580戶。
縣上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決勝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制定下發《丹鳳縣2018年環境衛生綜合治理提升行動實施方案》《丹鳳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實施方案》,加快實施國開行民居環境綜合治理項目,以貧困村“三改”“六堆清理”為重點,實施垃圾收集點建設、污水管網建設、柴草棚建設、改廁改圈改廚、院落和入戶路綠化硬化、邊坡治理、危舊空心房拆除、環境衛生等整治工作,建設清潔鄉村34個、生態鄉村39個、美麗宜居鄉村27個。對59個非貧困村每村投入50萬元和1500噸水泥,引導群眾參與開展農村廁所、污水、垃圾治理,全面治理“臟、亂、差”現象,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