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金君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7月14日,丹鳳縣社會組織黨建服務中心黨總支新發展的5名黨員在黨建展廳,高舉右拳鄭重宣誓加入中國共產黨。
為破解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難、派駐黨建指導員黨建工作難、黨組織作用發揮難等問題,丹鳳縣于2017年11月成立了社會組織黨建服務中心,入駐各類社會組織53家,共有黨支部37個,黨員213名,設置了黨建文化園、社會組織黨建展示大廳、黨建活動陣地三大板塊18個功能區,建成了黨組織集中管理、活動集中開展等集多功能于一體的黨建服務中心。
補齊社會組織黨建短板
在黨組織設置上,丹鳳縣設立了社會組織黨建服務中心黨總支、聯合黨支部,在黨組織管理上,將社會組織黨建與社會組織設立備案結合起來,實行黨員底數同步摸底、黨組織同步設立、黨員發展同步培訓、黨建指導員同步派駐,實現了社會組織與黨組織協調發展。商丹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張娟娟說:“我們社會組織缺乏專業黨務干部,想抓黨建不會抓,也抓不好,現在有了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標準,有了明明白白的建設方向和目標,直接參觀示范點借鑒黨建經驗,黨建工作就好做了。”
圍繞加強基層組織、基礎工作、基本能力、基點支撐“四基”建設,縣上制定了社會組織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實施辦法(試行)和實施方案,構建了成體系、明晰化、易操作、可考量的實施標準。按照實際區分,對社會組織黨組織分類施策、精準用力,建立示范型、達標型、創建型三個臺賬,實行“一黨組織一策略”。依托黨建服務中心陣地,全面推進“7+1”標準化建設,將黨建服務中心建設成無實體社會組織的活動陣地,有實體社會組織的建設標準。
統一的標準帶來了多元發展,在“星級評定”活動中,江南醫院黨支部被省委組織部評為“五星級”黨組織、育才學校黨支部被市委組織部評為“四星級”黨組織、民樂蔬菜協會黨支部等4家黨支部被評為“三星級”黨組織,全縣社會組織黨組織穩步提星晉檔。為擴大示范引領效應,丹鳳縣建立了“星級評定”機制,在黨組織星級評定的基礎上推行黨員星級評定,營造全縣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員奮力追趕超越的局面。
“您支部6月份的黨支部會議記錄尚未上傳,請立即整改,并與管理員聯系解除提醒。”7月1日早8時,同樣的消息被發送到6個社會組織黨支部書記手機上。丹鳳縣以“大數據”為核心,開展了對“智慧黨建”網絡平臺的探索性建設。“智慧黨建”平臺設置了5個子平臺、34個模塊,在全縣53家黨組織中一并運行,推行網上報送“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等信息,實時掌握基層黨組織組織生活動態;運用后臺程序自動提醒,提高組織管理效率。推行線上學習,利用碎片化時間,提高黨員學習教育效率;配備整套黨組織建設標準、黨員發展流程,鏈接5個中央黨建網站、30多部課程資源,極大地拓寬了黨員教育視野。“智慧黨建”的應用破解了地理分布,補齊黨建短板,提升組織力效能,凝聚社會組織力量,實現了社會組織黨組織“管理精細化、運營大眾化、手段智慧化、工作規范化”。
擴大社會組織公益效應
在組織集中開展活動過程中,丹鳳縣探索建立了“五聯四融四促”工作機制,實現組織聯設、陣地聯用、保障聯籌、隊伍聯建、工作聯動,將黨建融入組建,促組織覆蓋;融入培育,促制度規范;融入考評,促責任落實;融入服務,促作用發揮。
7月1日,丹鳳縣中心廣場人頭攢動,15家社會組織集中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扶志扶智、友愛互助”主題黨日活動,舉辦了“志愿者慶‘七一’助脫貧”文藝匯演。丹鳳縣創設“朝陽益站”社會組織黨建活動載體,配備了社工工作室和志愿者服務站,組織社會組織黨組織及黨員開展志愿者服務、創業培訓等特色黨建活動和公益服務活動6次,參與志愿者人數達到690多人。積極開展以社區為平臺、以社會組織為載體、以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為支撐、以社區志愿者為補充的“四社聯動”試點工作。社會組織在活動前通過“朝陽益站”在黨建服務中心發布通告,以“點單式”活動預覽展示活動目的,吸引志愿者根據自身興趣和特長選擇參與。
“朱校長,你是育才學校的校長,干嘛總往金山第一幼兒園跑?”“我去搞黨建工作,育才學校和金山第一幼兒園黨建結對了。”為了先進帶后進,整體促提高,丹鳳縣制定了“黨建結對”機制,按照“強強聯手”“以強帶弱、互利互愿”原則,在黨建服務中心簽訂共建協議23對,明確了共建內容、職責及共建舉措,涵蓋組織建設、制度規范、黨員走訪、技術幫扶和平臺搭建等多項內容。
“黨建結對”找準了結對雙方的結合點、平衡點、共贏點,實現了組織聯動、黨員聯培、陣地聯享、活動聯辦、制度聯建、發展聯促,進一步加強了黨組織建設水平,提高黨員干部整體素質,增強黨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斗力。
發揮社會組織治理功能
為鼓勵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縣上建立了“項目優先”機制,構建了以項目培育為基礎、資金扶持為補充、激勵標準層級遞進的激勵機制。
按照服務民生需求、參與社會公共治理、為困難群體提供公共服務項目和群眾文化四個類型,社會組織將優秀服務作為項目提出申請,在黨建服務中心開展“項目優先”聯合評選,在職能轉移、公益創投和資金資助等方面給予優先排序。目前已評選項目2期20個,承接政府職能轉移8個、公益創投5個,給予直接資金補助13萬元,直接提高了社會組織參與基層社會治理的興趣和動力,打造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
縣上積極推行“社會組織黨組織+‘三變’改革+集體經濟+貧困戶”黨建扶貧模式,以黨建服務中心為指揮中心,制定社會組織扶貧規劃,建立社會組織扶貧檔案,凝聚社會組織力量、助推精準扶貧攻堅。全縣已有22家社會組織結對包扶16個貧困村368戶貧困戶,投資400多萬元結合自身特長幫助貧困村發展產業、培訓技術,開展義診贈藥、扶貧義演、資助貧困學生、愛心救助,持續發力在脫貧攻堅中貢獻社會組織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