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全市網絡扶貧工作現場推進會在丹鳳縣召開,市委、市政府分管領導出席會議,與會人員實地觀摩了丹鳳縣棣花鎮利民蔬菜專業合作社物聯網、丹鳳縣電商產業孵化園和丹鳳縣醫院遠程會診系統等網絡扶貧項目,對丹鳳縣“互聯網+扶貧”帶動群眾脫貧給予充分肯定。
互聯網時代,信息化已成為貧困地區鏈接外部世界、貧困群眾走出貧困束縛的一條全新通道。近年來,丹鳳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網絡強國戰略思想,牢固樹立互聯網思維,在“互聯網+”上做文章,將網絡扶貧作為攻克貧困的突破點,將互聯網與農業、醫療、金融等相黏合,推動“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建設,在脫貧攻堅戰場加快布局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產業新業態,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產學研結合、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為破解貧困難題探索出了一條有效路徑,網絡扶貧已成為丹鳳縣脫貧戰場上應時而生的一支生力軍。
夯基礎 補齊網絡建設短板
丹鳳縣扭住改善農村網絡設施建設這個重點,全面推進網絡工程建設,關鍵網絡能力明顯提升。建成了脫貧攻堅指揮服務大廳,為全縣鎮辦配置網絡視頻服務系統13套、脫貧攻堅成效展示平臺一處(展示示范點30個)、脫貧攻堅基礎信息查詢發布系統終端167臺、基層信息采集管理終端334套、開通村級網絡光纖775條,開通12317扶貧咨詢投訴熱線縣級終端,及時解答處理脫貧攻堅問題訴求,全力打牢脫貧攻堅網絡扶貧縣、鎮、村基礎硬件配置,確保各項網絡扶貧業務正常開展。大力改善全縣中小學教育信息化基礎條件,中小學接入帶寬達到100Mbps以上,邊遠地區和貧困農村中小學接入寬帶達到4Mbps以上。大力建設多級分布、互聯互通、共建共享的數字教育資源云和管理服務體系。
截至目前,丹鳳縣建設3G/4G基站1200個,建設光纜線路4900公里,建成4個標準化縣中心機房,37個鄉鎮機房,130個村級機房,實現了村村通網目標,讓貧困群眾順利地搭上了互聯網發展的快車,丹鳳縣被列為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
促效益打通網絡增收路徑
丹鳳萬灣現代農業園區通過“互聯網+農業”,通過溫室智能物聯網建設了五大農業主題園。建成6棟日光農業物聯網智能溫室系統及水肥一體化設施,包括數據采集系統、視頻監控系統、水肥一體化系統、遠程控制系統、數據處理系統和專家系統,實現設施蔬菜生產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帶動周邊貧困戶26人就近就業,人均年增收3000元。這是丹鳳縣互聯網運用到農業的一個生動案例,像這種形式,丹鳳縣將互聯網利用于現代農業,實現遠程控制和農超對接及質量安全追溯的園區已經達7家,帶動貧困戶100余人,跑出了網絡扶貧“加速度”。
丹鳳縣充分發揮“互聯網+產業扶貧”的優勢,讓貧困群眾搭上電商扶貧快車。建設了以“互聯網+農產品銷售+物流配送”等為內容的電商產業園區,園區已入駐企業33家。去年7月開園至今,整合全縣農特產品60余種,總銷售額750余萬元,為貧困戶提供就業崗位80多個,為貧困戶直接產生收益40多萬元。
積極支持引導農民通過“農村淘寶”等電商平臺直接開展農產品網上銷售,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專業協會采取“合作社(協會)+基地+網店”模式,開辟營銷新渠道,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幫助貧困戶銷售農特產品,增加收入。拓展“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超對接”“三農信息服務平臺”運行體系電子商務應用,不斷拓展農特產品外銷渠道。全縣共10個經營主體,共建設網絡銷售平臺5個,其他銷售平臺41個。
同時,丹鳳縣還不斷加強縣、鎮、村三級農產品質量檢測和監管體系建設。全縣已建成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1個,鎮檢測室和監管站12個,村監管室158個;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市級以上園區都建起了自檢室,嚴格進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
保民生提升網絡服務水平
丹鳳縣醫院先后投入資金800多萬元,完善醫院基本信息化管理系統,利用“互聯網+醫療”的新途徑,加強遠程會診平臺建設,在完成省衛計委遠程會診項目的同時,與交大一附院、陜西省腫瘤醫院、西北婦幼兒童醫院建成臨床與病理遠程會診中心,順利完成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及遠程教學。兩年來,依托“互聯網+醫療”,交大一附院免費為丹鳳縣疑難病例及貧困大病患者開展遠程會診30余次,開展遠程病理診斷36例。交大一附院結合丹鳳縣醫院工作實際開展遠程教學40場次,培訓管理及專業技術人員850余人次。
丹鳳縣將“互聯網+”應用于醫療健康、教育、文化旅游等多個民生領域,利用“互聯網+”打造遠程會診平臺,實現醫院遠程會診、遠程病理診斷及遠程教學,既方便了農村疑難患者就診,又減輕了群眾經濟負擔。
在科教領域,開展網絡遠程教育,構建起了人人可享有數字教育資源的信息化學習環境。在文化旅游領域,通過開設景區“扶貧農產品展銷中心”、組織培訓、引導產業進入、策劃鄉村游等項目,探索“景區+電商+貧困戶”旅游扶貧模式,建設了智慧旅游平臺,發揮了旅游帶動扶貧的最大效益。
丹鳳縣緊扣提升脫貧攻堅質量效益,緊跟全市支持發展數字經濟政策機遇,全面推進網絡覆蓋、農村電商、信息惠民、網絡扶智、扶貧大數據、網絡公益“六大工程”,加強與京東、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創新孵化、現代物流等領域合作。正在加快建設中國核桃大數據中心,大力發展“政府+企業+物流+農特產品”“機場+物流+商貿+旅游”等扶貧產業體系,以互聯網帶動產業發展、撬動消費升級、促動公共服務均等化,著力打通互聯網服務和改善民生的“最后一公里”。
抓責任整合網絡扶貧合力
丹鳳縣在推進網絡扶貧工作中堅持“黨政推動、部門聯動、全民發動”三級聯動工作機制,凝聚力量推動網絡扶貧工作向縱深發展,形成了網絡扶貧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推進模式。同時還搭建了“交流學習、聯席會議、后續監管”三大平臺,強化網絡扶貧工作保障。圍繞“互聯網+”,不斷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設立縣級數字經濟發展引導資金,制定獎補措施,進一步助推全縣信息化企業健康發展。
丹鳳縣把推進網絡扶貧工作與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緊密結合起來,按照中、省、市關于數字經濟工作的安排,制定下發了《丹鳳縣關于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的實施意見》,采取有力措施推進網絡扶貧工作,明確了“黨政主導、企業主體、網信部門監督”運行機制,并將網絡扶貧工作納入扶志扶智精神文化脫貧考核內容,定期督查通報,夯實了各級抓網絡扶貧的主體責任。將網絡扶貧作為重要抓手,發揮“中國社會扶貧網”作用,定期通報情況,提升幫扶效果。創新應用微信微博“雙微聯盟”宣傳平臺,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開展形式多樣的扶志扶智宣傳教育,及時樹立各領域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為全縣脫貧攻堅營造了良好的輿論環境。
丹鳳縣建立了由縣網信部門牽頭,20余個部門分工負責、相互協作的工作運行機制,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以大數據平臺為支撐,以信息化驅動為主線,將“互聯網+”廣泛應用于重點產業,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助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真正形成了網絡扶貧共下一盤棋、齊抓共管一條心的良好局面,為助推全縣脫貧摘帽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樊利仁 馮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