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張佳琳)丹鳳縣竹林關鎮丹水社區2014年成立以來,以打造富在社區、愛在社區、美在社區、安在社區、樂在社區的“五在社區”為目標,逐步建強班子隊伍、活動陣地、配套設施、管理機制、群眾服務,實現了支部凝聚力、戰斗力、服務力、創造力、幫扶力不斷提升的新局面。
丹水社區現有住戶2888戶11107人,其中黨員37名。在社區黨支部的引領下,成立山豆豆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石磨雜糧,建立農特產品運營中心,實現“竹林關印象”統一貼牌生產。引進服飾、電子科技類公司入駐社區,帶動就業250多人,其中貧困戶68人。挖掘竹林關深厚的竹文化歷史,吸納土門鎮高峪村殘疾人彭海朝,傳承竹籠、簸箕、背簍、篩子等實用手工編織技藝,并通過鎮和社區干部朋友圈、社區網店等渠道幫其銷售。加快江北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擴建魔芋加工廠,引進年產1500噸魔芋制品深加工項目,與17個村的貧困戶簽訂魔芋種植、收購合同2000多份,實現魔芋制品全產業鏈生產。社區自成立以來短短5年時間,已實現醫療、教育、就業、養老體系全覆蓋,轄區涵蓋餐飲、零售、家電、百貨等商鋪116家,黨員注冊11家,注資200萬元的億盛客生鮮超市已入駐。
社區黨支部通過“黨支部+遠程教育”,以“固定+自主”學用結合的方式,開展黨員干部教育培訓。在社區黨支部的引領下,黨員干部能夠堅持每月5日和20日固定學習,利用空閑時間自主學習制度,管理員及時為黨員群眾播放遠程教育節目及完善收看資料。依托遠程教育平臺、社區培訓學校,邀請有能力的黨員、專業技術人員定期開展鄉村振興帶頭人、合作社經營管理、實用技術培訓等,帶動身邊群眾及家人學習。建立遠程教育管理員與社區工廠聯系制度,定期組織工人觀看《產業鏈上的脫貧故事》《紅旗社區黨旗紅》等遠程教育節目,為工廠員工思想教育、社區群眾服務管理、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提供遵循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