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大力發展林業產業綜述
今年以來,丹鳳縣大力推進生態扶貧,圍繞產業扶貧“六大產業”建設的安排部署,整合涉農資金1000萬元,力促核桃、中藥材和艾草3個產業提質增效,助力脫貧攻堅。精心打造出商鎮北塬、龍駒寨南溝、棣花兩嶺等川道沿線核桃擴規提質示范點,建成以龍駒寨街道辦為中心的艾草種植加工基地,推進建設北部山區以天麻為主的中藥材擴規增效基地,完成西北農特(核桃)交易中心、秦嶺天麻培育中心和大莊艾草加工廠建設。盤活宣傳、供銷、旅游、市監、扶貧等部門資源優勢,挖掘弘揚林業產業文化,推介宣傳丹鳳林業產業品牌,建立“線上、線下”交易平臺,研發高端產品,開發林業產業旅游,多措并舉實現核桃、艾草、中藥材產業鏈進一步延伸,綜合效益進一步顯現。
“為了全面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步伐,進一步夯實林業產業助力脫貧攻堅的基礎,年初我們就制定了《2019年林業產業扶貧實施方案》,搶抓春季林業生產關鍵時節,確保年底前全縣整體實現脫貧摘帽目標實現。”丹鳳縣林業局局長潘廣軍說。
逐步優化產業結構
在推進產業扶貧過程中,丹鳳縣林業局緊緊圍繞林業產業“優布局、擴基地、強科管、增效益、促脫貧”的總體目標,以提質增效為重點,著力解決林業產業種類雜亂、基地分散、管理粗放、質量不高、效益低下等問題,整合產業發展資金,把產業發展重點向貧困村、貧困戶傾斜,全力推動林業產業上規模,產業結構更優化,助力脫貧更精準。
縣林特產業中心作為林業產業扶貧的主力軍,抽調精兵強將,在優化產業布局、加快基地建設、狠抓綜合科管、強化技術支撐、提升帶動能力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林特產業中心主任解勃說:“我們按照縣局的安排部署,大力實施‘三個重點產業’,全力抓好核桃、中藥材和艾草等為主的林業產業。”
2019年,全縣核桃產業建成良種基地1萬畝,品種提純2.1萬畝,標準化管理示范40萬畝;中藥材以永福工貿為主體,建設秦嶺天麻繁育中心,建成天麻種植基地1.5萬畝,新發展草本中藥材2.3萬畝,山茱萸科管12萬畝;艾草產業以龍駒寨街道辦為中心新建種植基地1萬畝,購置生產線4條,年加工艾草5000噸。
根據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和產業脫貧工作要求,縣林業局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長短結合、分類指導、優質高效”的原則,核桃產業以312國道及丹景路、丹庾路、丹巒路、丹寺路和武趙路“一線五路”為重點,輻射帶動全縣核桃產業的全面發展;中藥材產業以天麻為主,重點向北部山區布局;艾草產業以龍駒寨街道辦為中心向全縣輻射,形成3個產業縣有產業園、鎮有示范基地、村有示范園、戶有致富業的新格局。
不斷擴大基地規模
縣上堅持強基地、擴規模的原則,適度擴大核桃、中藥材產業基地規模,不斷夯實產業發展基礎。每個鎮辦新建100畝以上的核桃良種示范園3個、50畝以上的高標準中藥材基地2個。以新建良種核桃基地和品種提純為重點,建成了商鎮北塬、龍駒寨南溝、竹林關雷家洞、棣花兩嶺、武關楊陰村5個示范樣板基地,輻射帶動核桃產業基地發展。以秦嶺天麻培育中心建設為核心,在巒莊鎮建設科技示范區200畝,配套供排水、電力、道路、場地等基礎設施已全部完工,建成了天麻研發中心、立體智能溫室種植大棚、箱式種植大棚、林下種植示范園,并完成天麻栽植,推動了以巒莊鎮、庾嶺鎮、蔡川鎮、龍駒寨街道辦北部、武關鎮、鐵峪鋪鎮為主的蟒嶺優質天麻基地建設。以流嶺山茱萸為主體,持續抓好12萬畝山茱萸綜合科管,建設以竹林關鎮、土門鎮、花瓶子鎮、寺坪鎮和龍駒寨街道辦月日片區為中心的優質中藥材基地。以九谷艾草公司為龍頭,以龍駒寨街道辦古城千畝艾草基地為中心,推行“公司+集體經濟+基地+農戶”模式,采取借苗還草措施,帶動鐵峪鋪鎮、武關鎮、花瓶子鎮新種植艾草1萬畝。
大力推進綜合科管
堅持科技推動,向科技要成果,向科技要效益。加大對現有低產園、低效林的改造力度,提升良種化水平。充分利用現有資源,狠抓核桃等經濟林和野生中藥材撫育管理工作,促進林業產業提質增效。
夯實責任。進一步夯實行政、技術責任,實現科管全覆蓋,嚴格落實科管措施到園到樹到人責任,加強“三書三長”包抓示范點以及集中連片中藥材的科管措施落實,以鎮、村、組為單位,做到科管措施不漏項,林園科管不漏株,藥材管理不漏地,保證核桃等經濟園林和中藥材基地科管措施全面高效實施到位,實現從粗放管理向科學、精細管理轉變,不斷提高產量和品質,增強產業扶貧效果。
突出重點。對全縣312國道沿線良種核桃園,縣上集中購買農藥,實行無人機噴藥集中病蟲害防治,2019年全縣完成飛防10萬畝。對縣上核桃重點科技示范點,縣產業辦組織專業隊,集中進行以修剪和控害為主的綜合科管,示范帶動作用明顯。
推廣新技術。積極推廣高效低毒農藥、生物有機肥、葉面肥、長效保護劑等科技成果的應用,提高產量和品質。堅持長期抓,實行科管常態化,真真正正向綜合科管要效益,讓林業產業給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
持續加強技術培訓
以智力扶貧為切入點,以實用技術培訓為重點,堅持“分類指導、分級培訓、因地制宜、因需施訓”的原則,圍繞核桃、板栗、山茱萸、中藥材、艾草等良種繁育、豐產栽培以及修剪、防蟲、施肥、管理等綜合技能的提升,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培訓工作。縣級培養專業技術骨干100人、組建50人專業技術服務團1個,每鎮辦培訓技術骨干50人、組建30人的專業技術服務隊1個,每村(社區)培養農民技術能手30人、組建20人的農民技術服務小組1個。通過培訓和專業化組織管理,使林農熟練掌握核桃、板栗、山茱萸、中藥材、艾草等豐產栽培管理技術,推進林業產業提質增效,全面健康發展。
穩步延伸產業鏈條
著力提升林業產業帶動能力,深化“三帶一創”產業扶貧模式,支持各類林業新型經營主體不斷發展壯大,積極組建林業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民依法流轉林地、土地,引導各類經營主體參與流轉,全縣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專業合作組織50多個,收購、銷售、加工大戶100多個;全面兌現產業扶持政策,統籌各類產業提質增效獎補資金,重點支持林業新型經營主體設備升級、技術引進等,確保資金使用效果;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促進產業向規模化、高端化、市場化方向轉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建設秦嶺天麻培育中心、流嶺山區藥業園、西北核桃交易中心和九谷艾草產業園等項目,提高了全縣林業產業集約化發展水平。引進五谷源食品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等油料加工企業,年生產成品核桃油2500噸,引進新雨丹中藥材加工企業,加工、物流基礎設施正在快速籌建。依托棣花千畝良種核桃園,打造集生態觀光、休閑養生、林下經濟示范、核桃文化體驗、核桃先進生產科技展示、良種核桃林流轉集約化經營樣板“六位一體”的核桃產業主題公園,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和鏈條。
目前,丹鳳縣按照縣有示范園區、鎮有示范基地、村抓示范點、戶有示范業的示范模式,有力推動了核桃和中藥材產業規模發展,全縣90%的農戶都種植有核桃和中藥材。核桃面積達50萬畝,年產干核桃2.5萬噸,核桃產業鏈穩步延伸,形成了種植、加工、營銷、文旅“一二三產”協調發展,實現年產值3.5億元,種植中藥材30多種,面積達28萬畝,年產值約10億元,林業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效益穩步提升,帶貧效果顯著。(王鵬 馮永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