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利仁 淑 霞
愛心捐贈
傳經送寶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再苦也不能苦孩子。”自新一輪東西部扶貧協作啟動以來,南京市和商洛市緊密合作,聚力推進教育扶貧,深化教學交流,助力脫貧攻堅。
2018年10月,邵阿寧和支教團成員一起,遠離家鄉、遠離親人、遠離朋友,不遠千里來到丹鳳縣第三小學開展教育扶貧支教工作。一到學校,她就組織召開了秦淮區教育局、丹鳳科教體局和丹鳳縣第三小學領導和支教教師的座談會,交流工作心得。當時適逢全縣中小學生足球賽,她便買了飲料和食物,利用課余時間趕往體育館為孩子們加油助威。
邵阿寧的支教工作安排得滿滿當當,不僅給孩子們傳授知識,還教孩子們怎樣做人。丹鳳縣三小是一所寄宿制學校,學生吃住在校,由于條件限制,她發現孩子們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就捐資購買了香皂及香皂盒,放置在衛生間和食堂的洗碗池邊,教孩子們飯前便后堅持洗手。發現許多學生羞澀靦腆,見到老師不敢打招呼,她便利用“國旗下講話”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文明習慣,過了不長時間,學校處處都能聽到“老師好”“謝謝”等諸多文明用語。
邵阿寧說:“我關愛每個學生,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的確,丹鳳縣三小是所新建學校,招來的學生多是鄉鎮扶貧搬遷的孩子,基礎比較差,再加上大班額,老師上課常常顧不過來。她就利用晚自習時間,把中高年級的學困生組織起來,給他們補課,實施分層教學,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提升。為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她還自費買來成套的《成語故事》,人手一本發給學生,上課前讓平時沒有機會發言的學生輪流給大家講故事。
有些學生長期不交作業,她發現這些孩子多是留守兒童,他們并不是不想寫作業,而是基礎太差,家長又輔導不了,就把這樣的孩子叫到辦公室進行個別輔導,指導他們完成作業,發現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表揚。過了一段時間,他們也能主動交作業了。有一次,一個學生悄悄地往她的口袋里塞了一張紙條,上面寫道:“邵老師,您心(辛)苦了,我趕(在)您明(天)走(之前),我在(再)給一弟(次)漂亮的業作(作業)。”雖然語句不通,錯字連篇,但從字里行間能看出孩子的進步。
丹鳳縣三小的老師們特別好學,不恥下問,碰到不會教的內容就向支教老師們請教,比如作文課怎么上,看圖寫話怎么教……凡是老師們來請教,邵阿寧都盡量滿足。為了教會老師們上作文課,她收集了學校方方面面的資料,以《我們的校園》為題,精心備課,組織學生按順序觀察校園的一草一木,為五年級學生上了一節作文示范課,學生學會了觀察順序、觀察方法,提高了寫作技巧,更培養了師生熱愛學校的情感。
漫漫扶貧路,悠悠蘇陜情,支教老師們把教育情懷灑滿了丹鳳的溝渠山岔。支教期間,他們不僅在一所學校帶一門課,還抽空下鄉送教,開展教學研討,參與大量教育扶貧工作,足跡遍布南北二山和國道沿線12個鎮辦。每次下鄉,他們都自費購買學習用具和體育器材,獎勵給品學兼優的貧困生。有時候路途遙遠,他們還會帶上被褥、洗漱用品住在鄉下。用丹鳳縣科教體局局長方傳亮的話說,“把支教老師放在一個班一所學校教學,受益的只是一個班一所學校的孩子,這樣受益的是整個丹鳳縣。”
邵阿寧還主動牽線搭橋,加強兩地的教育聯誼。在秦淮區教育局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支教教師所在的6所學校的領導帶隊到丹鳳送教,還把學生愛心義賣得到的近萬元現金買了書籍和教具寄到三小。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學校長萬代紅得知丹鳳的教師缺乏專家引領,渴望先進的、專業的業務培訓,先后3次組織名校聯盟的老師們到丹鳳送教、做培訓。萬校長還和丹鳳科教體局簽訂了協議,義務為丹鳳教師做培訓,目前已經有3批教師到游府西街小學參加培訓。秦淮區教育局副局長俞泰鴻帶領丹鳳縣的有關領導參觀了南京金陵高等職業學校,介紹了先進的辦學模式,希望攜手為丹鳳的職業教育注入新活力,為丹鳳的孩子學技就業謀求發展。為了幫助孩子們拓寬眼界,他們還利用暑期把棒球帶進了三小的校園,參加訓練的孩子早早來到學校,酷暑也無法阻止孩子們學習的熱情。
2020年春節過后,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孩子們不能如期開學,南京市秦淮區教師發展學校組織全區骨干教師錄制了網課,開設了秦淮e課堂。為了讓丹鳳縣的孩子在家也能做到停課不停學,他們每周提前把網址分享給丹鳳縣各鄉鎮的校長,讓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優質教學資源,在家和南京的孩子同步學習。
邵阿寧說:“我能做的很有限,但我得到的卻是無限的,收獲是滿滿的。我見證了脫貧攻堅戰的艱巨,見證了山區老師和孩子的不易,這次支教的時間太短,我和朋友們相約,退休后,我們還要來支教!”
一份付出,一分收獲。邵阿寧支教期間的工作得到了當地師生和領導的高度贊譽,被評為蘇陜協作先進工作者,獲得了寧商協作教育扶貧特別獎、丹鳳縣第三小學特別貢獻獎以及南京市對口幫扶商洛市先進工作者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