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約記者 樊利仁)丹鳳縣全面落實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扎實開展“三建三帶”活動,堅持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鏈上,將能人聚在產業鏈上,讓農民富在產業鏈上,切實把黨建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把組織活力轉化為發展活力,著力打造黨建引領促增收的丹鳳模式。
丹鳳縣立足黨建引領發展、促進增收的現實需求,依托全縣食用菌、核桃、艾草、毛驢、葡萄等八個重點產業成立黨小組188個,根據175個企事業單位與89個貧困村結對共建成立黨小組188個,真正將各行業各領域的3099名黨員鑲嵌在產業鏈上,通過推行“黨員+中心戶長+貧困戶”模式、黨員“365”精準分類管理,示范帶動1.9萬戶群眾在產業鏈上實現持續增收。武關鎮毛坪村以“村黨支部+合作社黨小組+能人黨員+茶農”的模式服務和引領農民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秦鼎、華薇、金茗3個專業合作社黨小組吸納種植能手16人,帶動993名茶農穩定增收。創新推行“黨支部+扶貧車間(社區工廠)+貧困戶”“黨支部+企業+就業扶貧基地+貧困戶”等模式,全縣12個移民集中安置點建立黨支部12個、黨小組40個,建成社區工廠6個,扶貧車間、作坊126個,解決了全縣9000多戶移民群眾就近就業問題。鳳冠新城易地移民搬遷安置點黨支部積極引進光學鏡片加工廠、毛絨玩具廠等企業,落實減免房租等優惠政策,設置銷售推廣、技術服務等黨員示范崗6個,安置就業崗位86個,有力彰顯了黨組織凝心聚力和黨員示范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