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丹鳳縣龍駒街道黨工委
宋雨萌
3月8日,暖陽下,滿山的山茱萸花將丹鳳縣龍駒街辦西康村裝扮得格外迷人,處處是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寬敞的水泥路通組入戶,干凈整潔的民居沿路而立,村民們正趁著大好春光春耕生產。
5年前,西康村還是貧困村,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缺乏產業。精準扶貧后,西康村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一躍成為村美民富的幸福村。
在龍駒街辦,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不僅是西康一個村。脫貧攻堅開展以來,龍駒街道黨工委積極發揮脫貧攻堅“一線指揮部”作用,全面落實黨中央關于脫貧攻堅決策部署,聚焦“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強力推進脫貧任務落實。2020年,轄區貧困村全部順利退出,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摘帽。
興產業 打造增收“新引擎”
“每月2000元,還管吃管住,現在有固定收入,日子越來越好過了。”3月8日下午,龍駒街辦保倉村生態養殖園飼養員王春來說。曾是貧困戶的王春來,家住三皇廟村,因為要照管家里,沒法出遠門打工。在龍駒街道黨工委的支持和鼓勵下,西康村的黨員趙王琦領辦了中藥材合作社、養驢場、生態黑豬養殖園,長期聘用王春來在生態黑豬養殖園務工。王春來每天的工作就是將豬趕出豬圈,讓豬在林下養殖基地活動,傍晚再趕回豬圈,飼養員這份工作令她很滿足。
產業是發展的根基。龍駒街道黨工委積極發動當地農村有能力的黨員和致富能手,辦企業、建廠子,通過大力發展特色產業,以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五年來,該街辦累計發放產業發展獎補資金1968.33萬元、產業發展小額貸款4078.5萬元、互助資金貸款1644萬元,打造了資峪溝千畝花椒基地,白莊村五味子產業基地、秋樹坪千畝天麻基地、油房陳家兩個千畝良種核桃基地、西康馬爐萬畝山茱萸基地、何家店陳家規模養豬產業基地,發展光伏電站累計分紅85.42萬元,帶動14個貧困村2467戶8641人收益。還培育馬爐紅色旅游、大莊艾草、資峪溝花椒、冠山冬棗等特色產業,每個貧困村都有1個以上的主導產業,產業收入占農民收入70%以上。
強根基 扮靚農村新形象
“油房位居北深山,地理位置有點偏。這里過去沒法談,八山一水一分田,祖祖輩輩苦難言,家家戶戶受艱難……環境整治大變天,花墻美容大莊園,房屋改造更美觀,白墻青瓦惹人眼,青山綠水是金山,鳥語花香賽桃園。”這是龍駒街辦油房村退休教師劉志德,看到變化一新的家園,一時興起創作的一則快板,反映了油房村的新變化新面貌。
“過去晚上走路摸黑,雨天走路泥漿四濺,如今水泥路通家門口,還裝上了路燈,村廣場還有運動器材,我們有空了也能去像城里人一樣鍛煉健身。”說起變化,67歲的劉志德臉上露出幸福自豪的表情。
油房村的變化是龍駒街辦下轄貧困村的一個縮影。為改善農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龍駒街道黨工委突出“村莊整潔、環境美化、鄉風文明”等重點,積極實施農村改路、改水、改圈、改廁等工程。
“十三五”期間,在龍駒街道黨工委的主持下,該街辦建成全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小區鳳冠新城,安置搬遷對象1.5萬人,投入950萬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634戶,幫助轄區群眾開啟了新生活;協調爭取85萬元資金解決群眾飲用水源問題,轄區農村所有農戶實現安全飲水;充分發揮公益性崗位作用,落實專人對村主干道環境衛生進行清理,營造健康衛生的人居環境。
除“空殼”“三變”改革顯活力
鞏固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實現農民共同富裕,保障農村基層組織正常運轉、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地位的重要物質基礎。近年來,龍駒街道黨工委依托“三變”改革,大力推進集體經濟發展,走出了一條持續拉動村集體增收、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的新路子。
幾年前,針對集體經濟“空殼”難題,大莊村黨支部書記李軍良多次前往西安楊凌、湖北蘄春等地考察學習,因地制宜在大莊村成立了丹鳳九谷艾草股份有限公司,并動員村兩委班子帶頭集資入股發展村集體經濟,帶動52戶貧困戶種植艾草,安排30多名貧困勞動力作為股民,入廠務工。短短一年時間,公司加工艾草30噸,生產艾條、艾炷等艾產品1000件,銷售額38萬元,純利潤15.2萬元,為貧困戶分紅5.26萬元。目前,艾草產業帶動該村106戶貧困戶參股發展艾草種植產業,全村種植艾草1萬畝,使50戶貧困戶能長期穩定就業,輻射帶動丹鳳縣發展艾草3000多畝,帶動300多戶村民增收。不起眼的艾草成了大莊村新的主導產業,在周邊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應。
在龍駒街道黨工委引導下,轄區的40個行政村(社區)集體經濟投入4475萬元。何家店村集體經濟萬只蛋雞養殖、賀家社區集體經濟千頭肉豬養殖、西康村集體經濟千頭肉豬養殖、資峪溝村花椒產業、冠山村冬棗產業等項目的建成,不僅成了群眾增收致富“源頭活水”,還壯大了村集體經濟。
深補“鈣”扶志扶智增動力
近年來,丹鳳縣積極挖掘全國勞模、馬爐村原黨支部書記劉西有先進典型事跡,建成了馬爐村黨性教育基地,龍駒街道黨工委依托這一基地,深化扶志扶智工作,大力開展“四扶五風六化”精神文化脫貧系列活動、“黨員+”融合教育,補足群眾精神之“鈣”,激發了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
北依連綿青山,南臨層層梯田,通村柏油路干凈整潔,特色墻畫韻味悠長,民居黛瓦黃墻,古色古香……通過不斷改善基礎設施,馬爐村村容村貌日新月異,成為丹鳳鄉村旅游的一大亮點,每年可吸引一兩萬人前來參觀學習、休閑度假。借此機會,龍駒街辦舉辦優質農副產品展銷會,集中展示并銷售艾草、土雞、葡萄酒等優質農副產品,通過“線下體驗加線上購買”的方式,開展線上線下一體化銷售,進一步拓寬了農產品銷售渠道,架起了消費扶貧對接供需的橋梁。
龍駒街道黨工委還堅持用劉西有先進事跡滋養思想、激勵行為,把學習弘揚劉西有先進事跡激發出的內生動力轉化為忠誠擔當、攻堅克難、干事創業的具體行動。馬爐村黨支部先后被市委表彰為“追趕超越暨脫貧攻堅先進基層黨組織”,馬爐干部教育基地被命名為全省黨員干部現場教學點、全市首批黨性教育基地。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的起點。龍駒寨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索濤表示,將以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為契機,繼續立足實際埋頭苦干,緊盯脫貧成果鞏固,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具體路徑,讓龍駒街辦群眾的生活越來越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