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丹鳳縣持續緊盯鞏固拓展脫貧成果,整合資金設立“防返貧專項資金”,對已享受一般性幫扶政策后仍生活困難的群眾進行再救助、再兜底,不斷加大防返貧監測幫扶力度,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為推動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奠定堅實基礎。
建立專項資金,精準開展救助。
因病因災因故是造成山區群眾生活困難的主要原因,針對此種實際,丹鳳縣通過“縣級財政投入為主、社會力量捐助為輔”的方式,多方籌資建立縣級公益性、救助性專項防返貧資金,專門面向防返貧監測的風險戶進行集中救助,實現了救助幫扶由“撒胡椒面”向“握指成拳”轉變,有效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為確保資金運行規范、發揮作用,縣上制定了《丹鳳縣防返貧致貧資金管理辦法》,對專項資金的救助對象、申報程序、審核發放等進行明確規定,堅決防止專項資金跑冒滴漏。防返貧資金使用緊盯風險對象,明確規定風險戶充分享受基本醫療、產業就業、教育救助等現有政策后,仍不足以消除風險、不能保障家庭基本生活的,可以申請使用專項資金進行救助,實現幫扶救助精準化精細化。
全覆蓋預警監測,排查風險隱患。
丹鳳縣專門研究制定了《防止返貧和致貧動態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對全縣所有脫貧人口和常住非貧困人口進行監測,統一規范了監測流程,一是在監測指標上,根據“兩不愁三保障”、家庭勞動力人口數、高中以上在校生人口數、殘疾人人口數、家庭人口健康狀況、家庭人口勞動技能、重大災害等情況設定監測指標。二是在監測渠道上,農戶申報、村鎮排查、新聞媒體及12317扶貧監督平臺、行業部門和數據信息平臺監測“五個渠道”排查發現風險問題機制得到運行,全面發現風險隱患。三是在工作機制上,堅持多渠道發現與專門核實相結合,走訪排查與行業數據比對相結合,鎮村縱向到邊和行業部門橫向到底聯動相結合,全方位監測排查致貧返貧風險點,進一步織牢織密動態監測網。
多舉措精準幫扶,因戶因人施策。
丹鳳縣按照“精準研判、區別對待、應扶盡扶”的原則,縣鎮村三級聯動,強化協調溝通,確保政策宣傳到位、資金及時救助到位。一是村級精準研判。由156個村(社區)“四支隊伍”、網格員每周對風險戶各項政策落實、致貧返貧風險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研判分析,針對風險戶的短板缺項逐戶制定幫扶措施。二是鎮辦精準舉措。12個鎮辦對摸排的風險戶定期研判,對鎮內能落實解決的全力解決;對鎮辦無力解決的問題,上報行業部門解決,對每一風險戶都能及時落實幫扶措施、隨時掌握工作進度,做到戶戶幫扶舉措精準落實。三是行業精準政策。縣鄉村振興局定期組織鎮辦、相關行業部門就幫扶措施落實情況、致貧返貧風險消除情況進行會診把脈,優化調整相關幫扶措施,用足用活各項惠民政策,筑牢政策保障基礎。四是幫扶部門精準助力。全面落實幫扶部門職責,結合單位職能,給風險戶解決公益崗位、捐贈扶持、消費扶貧、產業扶持、技術培訓等措施,積極助力預警監測戶消除風險。
加大幫扶力度,堅決守住底線。
防返貧資金針對不同群眾的家庭情況、困難事由、風險點等不同情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符合幫扶條件的,每戶每年給予不超過10萬元的救助。對因意外事故出現風險點的群眾,規定無第三方責任人或有第三方責任人經司法程序處理后仍無法得到相應賠償的事故,導致人員一級和二級傷殘的,治療費用參照自付醫療費用標準給予救助。對因上學出現風險點的群眾,規定在充分享受各種教育救助政策、社會捐贈后仍入學困難的大學生,每生每學年給予防返貧資金5000元。對因疫情或其他原因出現風險點的群眾,規定在充分享受各種救助政策后,家庭基本生活受到影響、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難以保障的,給予防返貧資金救助,每戶每年人均防返貧資金不超過5000元。
嚴格規范管理,彰顯專項資金效果。
為確保防返貧資金的使用效果,丹鳳縣對資金的申報程序作出明確規定,從嚴開展審核發放。在申報程序上,推行“個人申請、村社研究、鎮辦審核、縣級審定、統一救助”的方法,群眾只需提出申請,其他事項由鎮村代辦代理,減少不必要的步驟程序,確保使用快捷、救助及時。在審核把關上,由各村對農戶提供的防返貧資金申請等相關資料的真實性進行審核、評估風險,鎮辦對防返貧資金申請是否符合政策進行復核,縣級成立核查組對各鎮辦上報的申請逐戶入戶核查,通過走訪鄰里、現場查看等方式核查情況是否屬實,是否符合申請標準,并與醫保、民政、住建等行業部門的數據比對,核查行業政策是否落實到位,上報資料是否遺漏,嚴把防返貧資金使用關口,確保防返貧資金作用有效發揮,真正把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刃上。至目前,丹鳳縣批準兌現防返貧資金3批次158戶409.9萬元。
策劃:楊建峰
文字:惠國鑫樊利仁
攝影:陳沛坤 張釘民 江一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