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樊利仁 崔佳俊)天麻產業風正勁,土里長出“金疙瘩”。
12月11日至13日,2021第七屆全國天麻會議暨中國(丹鳳)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丹鳳縣舉行。這次活動由中國菌物學會、武漢易菇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共丹鳳縣委、丹鳳縣人民政府、中國菌物學會菌物產業分會、中國菌物學會天麻產業分會承辦?;顒悠陂g舉行天麻美食烹飪大賽、天麻基地現場觀摩、天麻產業發展高峰論壇等系列活動。
來自國內的知名專家、學者及天麻行業從業者匯聚丹鳳縣,出謀獻智,推動丹鳳天麻產業健康發展。專家學者一致認為丹鳳天麻品質好,產量大,是不可多得的名貴中藥材原產地,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市場價值。
中國菌物學會理事長、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郭良棟在活動當天的開幕辭中說道:“丹鳳縣是我國天麻的傳統產區,有較好的民間基礎,資源豐富,地域優勢,丹鳳縣天麻產業生產的條件和技術工藝已經處于國內的領先水平。”郭良棟說,天麻作為藥食同源的試點工作已在云南、貴州開展,看到丹鳳縣良種天麻產業園現代化水品高,現在應提早規劃,為將來市場開放做儲備工作。要加大研發,在天麻產業上做好精細加工文章,為打造功能性食品做好鋪路。要注重農產品加工環節外延擴展和質量提升,促進以“丹鳳天麻”為代表的中藥材產業跨越發展。要著力打造地方公共品牌,結合地域文化,提升“丹鳳天麻”等農特產品認知度,打造精品亮點,讓丹鳳天麻成為“記得住、叫得響、走得出”的陜西精品品牌。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董彩虹說,要緊緊圍繞丹鳳天麻的產業發展,從品質、品牌、技術上,抓好天麻產業的發展,加強行業自律,提高丹鳳天麻產業的質量。要結合鄉村振興工作的實施,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培養技術人才,強化科技含量,將天麻產業做大做強。從事天麻產業的企業要積極參與到鞏固脫貧成果上來,把產業興、百姓富作為履行社會責任,帶動更多老百姓增收致富,帶動一方百姓走上富裕道路。
湖北省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研發首席高級農藝師王卓仁表示,天麻作為一種傳統藥材,用途廣泛。天麻的食療作用也較為明顯,用天麻燉雞或者煮湯食用,不僅營養豐富還有很好的食療作用,種植經濟效益高,市場需求大,廣泛應用在制造中成藥、保健品等行業。天麻的市場需求量比較大,隨著出口量的增加,天麻的種植前景非常好,希望丹鳳縣進一步發展壯大天麻產業,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據悉,丹鳳縣位于陜西省東南部,秦嶺東段南麓,素有“中國天麻之鄉”“秦嶺天然藥庫”“中國核桃之都”的美譽。近年來,丹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立足資源稟賦,發揮地域優勢,發展特色產業,把天麻產業作為全縣農業結構調整第一主線、農村經濟第一產業和農民增收第一渠道,持續加大項目資金傾斜,大力培育“丹鳳天麻”特色農業產業品牌。丹鳳縣第十九次黨代會上,提出了做大做強丹鳳葡萄酒、中藥康養、文化旅游3大主導產業,全力推進新材料、電子信息、服裝3大工業產業發展,全鏈條發展食用菌、核桃、畜禽3大現代農業產業,構建“3+3+3”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中國康養名縣和建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現代產業聚集區、生態宜居示范區、營商環境最優區、社會治理創新區“一縣五區”目標任務,將天麻產業作為發展中藥康養產業、打造中國康養名縣、建設現代產業聚集區目標的重要支撐點。建設的丹鳳縣天麻良種產業園,形成了集天麻良種選育、菌種研發生產、技術推廣、示范種植、產品加工、天麻交易、藥食同源為一體的三產融合發展的全產業鏈現代農業園區。天麻生產已成為丹鳳縣農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支柱產業和丹鳳對外開放合作的“新名片”,引進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和中科院王秋穎教授團隊入駐丹鳳,成功培育出丹鳳“蟒嶺紅”優質天麻品種,建成巒莊天麻產業園和新雨丹中藥材科技產業園,帶動全縣1.2萬多戶群眾種植天麻1.7萬多畝,3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00多家商戶從事天麻種植經營,帶動4萬多戶群眾年均增收2萬多元,天麻產業已成為丹鳳縣富民增收的新興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