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 非 通訊員 葉 靜
“小李,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是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
1月20日,丹鳳縣龍駒寨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兩名群眾前來咨詢勞務合同方面的問題,法律顧問細致地為其分析,給予他們專業的法律意見。這是丹鳳縣公共法律服務向基層延伸,貼心服務群眾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丹鳳縣持續推動公共法律服務向基層延伸,構建覆蓋城鄉的“家門口、零距離、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開啟“高效、綠色、便民”法律直通車,全縣156個村(社區)實現法律顧問全覆蓋,廣大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享受到優質的公共法律服務。
“過去,村里有個臉紅脖子粗的事兒,動不動就要跑好幾里地甚至十幾里地,到鎮上、縣上請求司法調解。”家住何家店村的閆女士深有體會,有了便民熱線,一個電話就能解決矛盾糾紛,比過去方便多了。
該縣還推出“法律便民服務聯心卡”服務,將群眾所在村(社區)的調解員、法律顧問、包片干警的手機號碼全部印制出來并分發到每家每戶,群眾遇到矛盾糾紛或法律問題,可以直接打電話咨詢。
家住龍駒寨街道水泉社區鳳某,今年83歲,老伴癱瘓在床,3個兒子互相推諉扯皮不履行贍養義務。社區法律服務工作人員得知鳳某年事已高,出門辦理申請法律援助不便后,主動上門服務。第二天,工作人員便前往鳳某家,幫助其申請到了法律援助。“小問題矛盾就地解決,社區的工作效率、群眾的滿意度都在不斷提高。”水泉社區黨支部書記褚志誠連連點贊。
與此同時,丹鳳縣持續加大法律援助惠民便民力度,開通殘疾、行動不便人群法律援助上門服務,建立家庭糾紛調解到家、“兩類”人員幫教到家、農民工因工傷、欠薪等情況免予經濟困難條件審查等各種綠色惠民制度,為特殊群體開啟法律服務“綠色直通車”。
2021年,丹鳳縣各級公共法律服務機構共計接待群眾來電來訪5萬多人次,開展法律法規宣傳68場次;受理法律援助326件,辦理公證事項500多件,化解糾紛785件,調解成功率達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