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縣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工作掠影
綠化美化農村公路
路政、運政、交警聯合上路執法
江南經濟新干線
為新建丹鳳中學開通的公交專線
棣花景區旅游路
棣花核桃主題公園產業路
帥武文 樊利仁
春日里,走在丹鳳縣武關鎮毛坪村干凈而寬敞的公路上,心情格外舒暢。
映入眼簾的是,清爽的公路兩旁青翠的綠化苗木,一片片茶園吸引著縣內外游客前來旅游觀光和采摘,山坡上粉色的野花更加讓人流連忘返。
近年來,丹鳳縣委、縣政府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改變農村面貌、服務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特別是黨中央提出打贏脫貧攻堅戰以來,公路建設已成為脫貧摘帽的重要指標。丹鳳縣舉全縣之力,狠抓農村公路建設,架起了貧困山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橋梁,實現了修建一條公路,帶動一片產業,發展一方經濟,點綴一路風景,造福一方百姓的目標。
齊抓共管“三重保障”為“四好農村路”保駕護航
位于秦嶺東段南麓、陜西東南部的丹鳳縣,因縣城襟帶丹江水、枕依鳳冠山而得名,轄12個鎮辦157個村(社區),總面積2438平方公里,總人口31.2萬人。縣城距省會西安160公里,滬陜高速、312國道、345國道、寧西鐵路穿境而過,丹寧高速開工建設,交通便捷。
為了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丹鳳縣形成了黨政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堅持把強化組織領導作為第一重保障,將“四好農村路”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縣委、縣政府重點工作,成立了“四好農村路”建設和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創建省級“四好農村路”示范縣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快農村公路建設的通知》等指導性文件,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分級負責、齊抓共建、合力保障”的工作格局。
堅持把強化資金保障作為重要基礎,積極落實“四好農村路”建設資金,縣政府每年預算財政資金用于征地拆遷、化解債務和交通項目前期費,2019—2021年僅縣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0680萬元,公路養護按照“1063”標準足額列入養護費,城鄉客運每年列支60萬元專項經費,同步建立資金經費增長長效機制。堅持把強化機制建設作為第三個重要保障。縣委、縣政府把“四好農村路”建設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加強督查督辦力度,重點對責任落實、建設質量、工作進度、資金到位等情況進行督查,及時發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確保了“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目前,已成功創建市級“四好農村路”示范鎮6個、縣級“四好農村路”示范村28個。
“高”字當頭 規劃建設快推進
丹鳳縣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準備建設、高速度推進,按照“交通+旅游、產業、工業、扶貧”以及“建設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思路,審定形成規劃后,加快建設進度,取得良好成效。
丹鳳縣聘請長安大學、商洛市交通設計院等設計團隊,結合現有路網框架,統籌考慮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旅游開發及鄉村振興,科學編制了《丹鳳縣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確保全縣公路建設有序推進。堅持高標準建設,嚴格落實“三同時”“七公開”管理制度,建立工程建設“六位一體”質量保證體系,建立了農民群眾參與農村公路工程監督制度,確保惠民工程的質量安全,目前全縣所有交通建設項目工程交工驗收合格率100%。
丹鳳縣堅持高速度推進,始終將公路建設作為群眾脫貧、發展經濟的有效路徑,3年來,完成投資4.378億元,新建道路890.3公里,“油返砂”治理282.3公里,實施完善及安防工程1452.6公里,新建危改橋梁4座446.7延米,解決了全縣20多萬名群眾出行問題,有力支持了光伏、食用菌、核桃、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貧困戶23994戶,增加企業收入9452.3萬元,助推全縣2432名貧困群眾就近就地在產業園區就業,89個貧困村全部退出,23994戶83527名貧困群眾穩定脫貧。
健全“三項機制”農村公路管理水平穩步提升
丹鳳縣健全責任落實機制、監督管理機制、聯動執法機制,確保了“四好農村路”創建工作順利進行,凸顯成效亮點。
為了健全責任落實機制,丹鳳縣設立了交通執法大隊、運輸發展中心和質量監測鑒定中心,各鎮辦設立了公共事業服務站負責農村公路管護工作,在全縣組建了一支392人的村道養護隊伍,其中聘用貧困戶314人,負責轄區農村公路日常管理工作。健全了監督管理機制,全面推行三級“路長制”,層層劃定“責任田”,嚴格實行“路長制”,堅持每月考核排名,推進路長責任落實。建立健全“縣級路政員、鎮辦監管員、村組護路員”三級監管體系,形成政府主導、交通牽頭、鎮辦實施、群眾參與的良好局面。健全聯動執法機制,建立了路政、交警聯合執法制度,嚴厲打擊侵占路權、損壞公路等行為,扎實開展路域環境綜合治理,3年來,共計清除占路農作物近4500㎡、道路堆積物42000m3、亂堆亂放2320處、非公路標志牌42個,強制拆除建筑控制區內違章建筑21處,查處各類案件88件,超限超載率控制在2%以內。
精修細養 打造干凈舒適的農村公路“風景線”
丹鳳縣強化“三項舉措”,創新養護模式、加大考核力度、打造特色公路,促使一條條公路成了別致的“風景線”。
牢固樹立“有路必養、養必優良”理念,制定出臺《丹鳳縣通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明確養護責任,落實管護人員,加強資金保障。開展公路管養村民自治,將公路養護納入村規民約,倡導愛路護路行為。制定了《丹鳳縣通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辦法》,堅持每月考評和通報,對全縣列養道路實行嚴格考核,確保境內農村公路路面干凈整潔、路肩平整結實、水溝明顯通暢、邊坡修理到位、安全設施齊全、駕車視線良好。按照“一路一景、路景相融、處處是景”的思路,創建廳級文明路1條16公里、市級文明路13條259.84公里、美麗鄉村路3條61.162公里,圍繞主要縣鄉路、旅游路、產業路等,進行美化綠化亮化,打造了一批文化公路、景觀公路、詩意公路,“三季有花、四季常青,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的景觀長廊隨處可見。
服務為本 推動城鄉客貨運一體發展
丹鳳縣堅持做到推進城鄉道路一體化,以棣花古鎮、上運石地質公園、馬爐紅色教育基地等為核心,著力推進城鄉道路一體化建設,新建江南經濟新干線、商邑大道濱河段、南溝口至山陽界、縣城至竹林關、棣花環山公路、馬爐旅游公路等一批精品旅游線路,完成商鎮工業園、棣花食用菌產業園等一大批集觀光、通行為一體的交通基礎項目。吸引了山水致誠、新雨丹等一批省內知名企業投資農業產業發展,保證了大宗農副產品快速外銷。
積極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堅持干支線有效互補,推進城區周邊公交化,客運班線向偏遠農村延伸、區域經營,訂制客運進村入戶,構建起以城區為中心、鎮辦為節點、行政村為紐帶、站場為依托的三級客運網絡。開通省際線路1條、市際線路5條、縣際線路3條、通村客運線路41條、城市公交線路5條,投放客運車輛124輛、出租車61輛,建制村客車通村率均達100%。推進城鄉物流一體化,發展培育鐵路貨運為主的中鐵物流,以農產品冷藏、儲運為主的十三坊物流基地,以快遞、配送快遞下鄉為主的丹鳳物流中心,同時充分利用郵政網點、電商平臺在155個村(社區)設立代辦點,達到農產品“貨暢其流、物盡其值”目標,有力助推農民增收,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步伐。
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獲。丹鳳縣將持之以恒抓好“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工作,緊緊圍繞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總目標,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堅持科學編制規劃,全力建好農村路。緊跟中央和省上政策投資導向,科學謀劃一批群眾需求高、反映強的惠民工程,加強與省市對接,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支持。堅持依法治理,著力管好農村路,探索建立建制村村道管理議事機制,推進公路日常巡查制度化。加強群眾交通安全意識和農村公路養護法規教育,實現農村公路環境整治常態化,通過健全完善聯合執法長效機制,實現超限超載治理規范化。健全護理體系,層層落實主體責任,提升道路養護專業化、機械化水平,做到“有路必養、養必優良”。創新體制機制,規范運營好農村路,持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延長旅游專線,擴大輻射范圍,帶動縣域旅游相關產業實現融合發展,不斷提升農村客運服務水平,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