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王海明
“各位住戶,晚上7點有專人上門回收垃圾,請大家將各自生活垃圾分裝打包,置于自家門口。”“各位住戶,誰需要生活物品和蔬菜,請在片區微信群內下單,注明數量及門號、電話,保障組明天上午配送到您家。”“全體住戶,防控辦下午會逐戶上門開展核酸檢測,請大家提前準備好核酸預約二維碼,做好配合……”
這是4月8日以來,每天回響在丹鳳縣龍駒寨街辦丹江新村封控區21條巷子的電喇叭聲。
4月8日,突如其來的外省外溢疫情使丹鳳縣龍駒寨街辦丹江新村緊急封控。為及時解決封控區內121戶418名居民生活困難,被封控在小區的11名黨員通過電話聯絡,成立丹江新村疫情防控臨時黨支部和志愿服務隊,主動了解居民困難,及時協調化解問題。
劉妍是丹鳳縣紀委監委案件審理室干部,也是封控區居民。小區封控后她主動請纓加入丹江新村疫情封控區志愿服務隊,擔任臨時黨支部宣傳委員。她逐戶聯系登記信息,建立小區微信群,配合社區做好防控工作。
4月10日上午,丹江新村封控區第二輪核酸檢測采集接近尾聲,核酸檢測信息匯總后,發現還有兩人沒有參與核酸檢測。為迅速查清名單,劉妍和兩名志愿服務者根據醫護人員發來的數據和片區摸底名單一一對照,原來是兩名小孩漏檢了。他們立即向醫護人員指清住戶位置,并打電話聯系該戶提前做好準備,耐心解釋,最終整個封控區按時完成了核酸采樣工作。
像這樣的小問題還有很多,甚至有群眾向志愿者提出不合理要求,但是身為黨員干部的劉妍在關鍵時刻表現出了該有的擔當,用自己的智慧和真心化解了一個又一個矛盾。
新村是個大社區,劉妍每天在微信群里收集群眾的需求,匯報給社區協調超市、城管等機構解決居民在隔離期的生活困難,宣傳疫情防控相關政策,積極做好居民穩控工作。
考慮到封控區老人比較多,許多人沒有使用智能手機的習慣,信息接收總有滯后。為了不漏一人,劉妍第一次穿上了“大白”服,拿著電喇叭站在巷口的警戒線外,一遍一遍地叮囑大家做好防護,及時掌握了居家群眾的思想狀態和生活需求,真正做到隔離不隔心、隔疫不隔情。
社區疫情防控工作比較繁瑣,一天下來劉妍常常累得腰酸腳腫,汗流浹背。但她的默默付出被居民看在了眼里、記在了心中,大家親切地稱她為“熱心小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