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賈書章
村里通了水泥路,產業發展上臺階,村民收入節節高……在丹鳳縣武關鎮樓子村,看著眼前新農村的美麗畫卷,村民們感慨:村里有了好帶頭人,人人都跟著享福。這個帶頭人就是樓子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璩益鋒。
打通村民致富路
樓子村距武關鎮政府20多公里,距縣城65公里。陽春三月,記者換乘3次車,費時近3個小時來到了樓子村。山溝里,一條水泥路在陽光下泛著白光,蜿蜒通向大山深處。
據樓子村村委會副主任汪鳳軍介紹,2015年8月,璩益鋒擔任了村黨支部副書記。那時候,村里通組路全是泥土路,群眾飲水困難,沒有一盞路燈,集體經濟是零。璩益鋒頭腦靈活,擔任村干部后,一心帶領群眾種植天麻和香菇、發展養殖業,逐步增加群眾收入。尤其是這四五年,他為村里的事出盡了力,也干出了成績。
璩益鋒今年50歲,他中學畢業后在村里的小學教書10多年,后來辭職去保險公司打拼了七八年。再后來,在村民的舉薦下,璩益鋒回村當了村干部。
制約樓子村發展的最大阻力是交通。為此,璩益鋒多次到縣里爭取項目,利用1年多時間,累計爭取300多萬元,為全村修成寬3.5米的通組水泥路5.3公里,徹底解決了制約群眾生產、生活的道路難題。
村黨支部副書記璩益波說:“我們村陰坡組的通組路有1.2公里,是新修路,從基礎開挖到硬化,耗時10個月,花費100多萬元。璩支書為這條路付出了很大心血。”
路通了,但沒有路燈。璩益鋒從縣財政爭取資金,為樓子村樓子組周圍安裝太陽能路燈30多盞。2021年,他又多方爭取資金20萬元,為該村高砭至安溝安裝太陽能路燈100盞,讓全村主干道都有了路燈,山村的夜亮起來了。
2018年,璩益鋒把群眾飲水難題拿在手中。在縣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組建專業施工隊,在方家組、樓子組、安溝組、竹園組新修了4個集中供水點,在山上新修了4個蓄水池,鋪設供水管道6000多米。
村文書璩角存說:“2020年7月,璩支書多方爭取,為我村瓜子溝組修建了一座10立方米的蓄水池,埋設管道2000多米,解決了瓜子溝29戶近百人的飲水困難。接著,又在方家組的五神廟修建了一座10立方米的蓄水池,徹底解決了村里最后19戶60人的安全飲水難題。”
帶領鄉親謀發展
在樓子村四組,一排排食用菌大棚鱗次櫛比。走進大棚,村民們忙著采摘最后一茬香菇。
在璩益鋒的帶動下,40多歲的村民李茂勝種植香菇3萬袋,年收入9萬元。村民璩一良在外打工多年,后來在璩益鋒的鼓勵下回村種植香菇,如今種植香菇2萬袋,年收入4萬多元。璩益鋒先后帶動60戶村民種植天麻6萬多窩,年增收120萬元。
目前,樓子村食用菌產業發展到150多戶,戶均年增收3萬多元。與此同時,璩益鋒帶領群眾在小安溝種植天麻3200多窩。
為使天麻增產達效、最大限度增加群眾收益,璩益鋒自費到湖北考察學習,為群眾引進天麻新品種,現已種植成功。
村委會副主任方錄魁說:“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2018年以來,璩益鋒先后爭取縣農業農村局產業發展資金300多萬元,在村里建標準化香菇大棚20個、全鋼化小棚30個,使集體經濟實現了零的突破。”
為了實行公司化運營,在資金缺口較大的情況下,璩益鋒利用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優勢,由合作社出資146萬元,注冊成立了丹鳳金田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主要從事食用菌生產、茶葉和天麻種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公司采取“黨支部+村干部+村集體+貧困戶”的模式,通過村干部和能人帶動,鼓勵引導貧困戶入股,實現農業種植效益提升、農村集體經濟壯大、貧困戶脫貧致富、村富余勞動力就業的目的。現已流轉土地15畝,每年發展香菇12萬袋。2019年,為群眾分紅7.42萬元;2021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群眾分紅1.4萬元。目前,食用菌基地帶動100多名村民就業,其中脫貧戶70人,非脫貧戶30多人。
甘當群眾貼心人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璩益鋒按照疫情防控規定要求,組織村委會在村路口設置疫情防控卡點,他40多天堅持吃住在卡點,確保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2021年11月疫情防控期間,璩益鋒堅持吃住在卡點30多天,每天晚上住在帳篷里,忍凍挨餓,沒有怨言。
村監委會主任汪鳳金說:“璩益鋒支書是我村里的領頭雁,他始終想方設法為群眾搞好服務,從不計較個人得失。我們這地方較偏僻,群眾就醫困難,他經常免費送患病的村民到縣醫院,還專門到縣城給村民買藥。他把咱村里的病人當作自己的親人一樣看待,在村中有很高的威信。”
村民說,璩支書的私家車都成村里人的公用車了。
璩益鋒笑著說:“車就是為大家服務的工具,能給鄉親們帶來便利,這車才有價值。”
樓子村有五保戶20人,其中12人散養在村里、8人居住在敬老院。璩益鋒時刻關心著五保老人,他經常到散養五保戶家走訪看望孤寡老人,給他們買營養品和生活用品。
璩益鋒說:“我是土生土長的山里人,從小就經歷了貧困的煎熬。我永遠忘不了入黨時的誓言。讓鄉親們都富起來、日子好起來是我最大的心愿。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再苦再累也不退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