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6月2日,丹鳳縣出臺了防疫情穩經濟保民生措施,推動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落地見效,全面為企業紓困解難,進一步穩住經濟大盤。
丹鳳縣圍繞抓項目促投資增長,推動縣域信貸增量擴面,用好國家1萬億融資擔保基金,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力度,確保全年信貸增長16%以上。加快推進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已發行的專項債券項目,8月底前債券資金支出進度達到30%,年底前達到100%。推進交通水利城市建設等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實施武關河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等一批項目,加快推進城區新能源充電樁建設。鼓勵和吸引社會資本參與重大工程項目,對首次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獎勵20萬元,被評為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一次性獎勵10萬元,被評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加快推進西氣東輸三線項目建設進度,積極對接做好魚嶺抽水蓄能水電站前期工作,加快推進生物質發電項目意向合作落地。圍繞幫企業紓難解困,全面落實增值稅留抵退稅,加大企業穩崗政策支持和政府采購支持,靈活運用貨幣政策。開展縣域主導產業金融對接行動,引導銀行支持全縣72個重點產業項目、10大產業鏈發展,推進企業技術創新,對創建為國家級、省級、市級研發(技術)中心、工程技術中心的,分別獎勵10萬元、5萬元、3萬元。對企業轉型升級技術改造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資金支持,對中小企業技術改造項目按照不超過設備購置總額的5%給予獎補,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圍繞促消費釋放活力,落實個人消費延期還本付息,實施個人緩交住房公積金支持政策。打好“中國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后續牌,鼓勵縣域內景區、特色小鎮、美麗鄉村與商貿企業共享資源,聯合舉辦推介活動,推進線上線下消費活動持續開展,刺激帶動消費增長。同時,丹鳳縣圍繞強服務保障民生,加大就業崗位開發和就業創業支持力度,夯實糧食安全基礎,兌現地力補貼等惠農政策,落實社會民生兜底保障,采取“先行救助”“跟進救助”等方式,精準落實低保、特困供養、臨時救助政策,達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提高救助的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