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白志鑫
夏日炎炎,漫步在丹鳳縣龍駒寨街辦資峪溝村,生活體驗園、垂釣園、兒童樂園、河道兩側觀賞園內,不少游客來此避暑休閑。看著眼前生機勃勃的景象,開農家樂的村民魏平靜高興不已:“我們村在國道沿線建成了集休閑旅游、觀光采摘、兒童生態體驗、特色農家樂為一體的現代農業園區,每到周末來的游客很多,生意好了不少!”
1000多平方米的寬闊敞亮的村級活動中心、500多畝的村集體經濟產業園、全村人均收入突破9000元……看著村里這幾年翻天覆地的變化,資峪溝村村民感慨萬千。2017年,該村由于“矛盾糾紛多、群眾積怨大、人心渙散”問題突出被定為軟弱渙散黨組織。為改變這一現狀,資峪溝村“兩委”通過“抓班子、嚴管理、抓產業、聚民心”,堅持黨建引領,注重本地特色,實現了由亂到治、由窮變富的華麗嬗變,走出了一條抓黨建、夯基礎、興產業、促振興的強村富民新路子。
聚焦組織建設,建強戰斗堡壘。村上以換屆為契機,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成員,引回2名致富帶頭人進村班子,“兩委”成員平均年齡38歲、大專以上學歷4人,班子整體功能有效增強;成立水雜果、中藥材、花椒、西瓜4個產業鏈黨小組,設立黨員示范田、黨員先鋒崗14個,搭建共建共享共促的產業組織體系,凝聚黨群合力,鼓足發展干勁。
聚力產業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該村探索“支部+企業+基地+農戶”利益聯結模式,村“兩委”班子成員、黨員能人主動領辦產業項目,帶動群眾種植冬棗、葡萄、蟠桃、大櫻桃等206畝,建成2100畝的全縣最大的優質花椒基地,發展特色農家樂火鍋店5家,新建冬棗大棚10個,2021年村集體經濟收益突破17萬元,村民戶均年增收8000元。
聚合生態建設,扮靚美麗村莊。村黨支部書記楊勇從強化基礎設施入手,通過各項民生實事的落實,不斷凝聚民心服務發展。他逐戶走訪,整理出村民亟待解決的問題并逐個解決;多方籌資,改造提升300多戶村民的自來水管網、硬化產業路3條、新建便民橋3座、安裝太陽能路燈100多盞、清理“六亂”23處。村上加固資峪溝河道300米,修建1.3公里村道綠化帶,暢通村莊道路網,完善污水處理網,村內景觀大幅提質、業態有序布局。
聚集人才資源,夯實智力支撐。該村認定從事種植、養殖、農資、農機等行業農村實用人才64人,建成了鄉土人才信息庫來。吸引在外能人返鄉創業,積極開展校地合作,定期邀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教授現場指導。同時,舉辦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采取“自己教、走出去、請進來”“理論學習+田間實操”相結合等方式舉辦水雜果種植、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培訓,培育培養農村本土實用人才,累計帶動90多名村民端上了“技術飯碗”。
聚能文化傳承,建設文明鄉村。該村推行“文明實踐站+積分管理”機制,探索黨員片長制,制定美麗公約,設立愛心超市,扎實開展“五好家庭、五美庭院”創建活動,評選“孝道模范戶”12戶、“最美庭院”26戶,通過開展評選好媳婦、好公婆、五好家庭、脫貧光榮戶等活動激發村民內生動力,營造良好鄉村文明風氣,讓鄉村有“顏值”更有“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