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賀曉霞 彭 璇
眼下正是桃子上市的季節。沿著平坦的水泥路,走進丹鳳縣商鎮黑溝河村水雜果產業基地,百余畝成熟的沙紅桃沐浴在陽光下,散發出陣陣誘人的果香。綠油油的桃樹上,又大又紅的沙紅桃壓彎了樹枝,讓人垂涎欲滴。
來自丹鳳縣城的游客葉莉霞摘下一個沙紅桃邊吃邊贊嘆:“脆甜脆甜的,味道非常不錯。”她對眼前的風景和鮮美的桃子贊不絕口,還拍起抖音和粉絲一起分享。
村民葉軍海是村里有名的水雜果種植大戶,也是遠近聞名的水雜果“專家”。“今年雨水少,別的地方的很多桃園因水源問題,桃子掛果和長勢都不如往年,減產比較明顯。今年,桃子的市場批發價較往年至少漲了一兩元,是近幾年價格最好的。我們村的桃園不缺水、長勢好,果品和產量都要好于往年。”葉軍海和家人們一邊采摘,一邊裝箱,對今年桃園增產增收信心滿滿。
黑溝河村位于商鎮西北部,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光照充足、水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水雜果生長。近幾年,黑溝河村利用山坡地發展水雜果近2000畝,其中有桃林440多畝,主要種植沙紅桃和京白桃。2016年,村里成立了綠怡果業合作社并申請了國家商標,果業已成為當地名副其實的主導產業。
說起村里今年桃子的銷售前景,黑溝河村黨總支書記劉恒喜上眉梢,指著眼前7月下旬即將成熟的300多畝京白桃說:“今年我們村豐產的桃林有440多畝,長勢都很不錯,預計畝產量至少在5000多斤。按照目前市場上沙紅桃最低的批發價算,今年的銷售額保守估計也在550萬元。”
去年以來,黑溝河村通過頭雁帶富領飛帶動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模式,村集體流轉荒山荒坡發展櫻桃、桃子、葡萄等水雜果特色產業,幫助村民增收致富。目前,桃子種植已成為村民致富增收的支柱產業。
黑溝河村發展水雜果特色產業,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帶動了村民致富增收,也實現了“春賞花、夏摘果”的目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發展鄉村旅游奠定了產業基礎。如今,黑溝河村已成為當地依靠產業帶動村民發家致富的“明星村”。
商鎮宣傳科教文衛辦公室主任姚婷說:“今年‘三百四千’工程實施以來,鎮上根據黑溝河村的產業發展現狀,同村‘兩委’會協商,聽取群眾意愿,我們投資50多萬元修建了1.6公里的產業路,不斷完善基礎設施,著力解決群眾農產品運輸難題,為黑溝河村產業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