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 沖)近年來,丹鳳縣立足豐富的生態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探索建立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與GDP雙考評制度,將生態產品價值轉化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引導構建綠色發展新格局。
立足綠水青山,構建合理考評體系。丹鳳縣根據地域行業差異,實行差異化賦分權重,設置5個一級指標、18個二級指標、88個三級指標,將GEP考評納入鎮(街道)和縣直部門年度考核,根據不同指標屬性,分別采用功效系數法、完成比例法等多種方法進行考評賦分,確保考評精準有效。同時,生態農業考核占比加大,促進了葡萄種植增收和葡萄酒溢價增值,綜合產值突破30億元,丹鳳縣被中國酒業協會授予“中國葡萄酒歷史文化名城”稱號,引領生態農業全產業鏈發展。
緊盯“金山銀山”,科學設定考評內容。丹鳳縣在GEP考評體系中設置“公共文化品牌數、精品民宿數、秦嶺山水鄉村數、‘兩山貸’交易額”等特色指標,實現“考評方法好操作、考評措施能落實、考評結果可檢驗”。開發“兩山貸”,豐富金融產品供給,目前累計發放12戶16筆1.14億元。按照國際核證碳標準(VCS)項目交易要求開發首批油松林16.35萬畝,已完成掛網公示。
堅持正向激勵,設置精細考評目標。丹鳳縣根據縣級部門職能職責設定目標任務,對任務完成情況進行綜合考評,對發改、文旅等相關部門設置激勵性考評指標。經驗做法獲得省級以上榮譽的,予以加分。大力鼓勵基層改革創新,對經驗做法獲得省級以上推廣宣傳的單位,予以加分獎勵。設置文化創意指標,成功舉辦荷花節、紅酒節、秦嶺美食大賽等多項文旅節會活動,培育賽事活動品牌,不斷提升文旅康養產業附加值。
堅持生態底線,設定明確約束指標。丹鳳縣嚴守生態保護紅線,設定14項約束性指標,實行否決扣減法,對于被通報批評、造成惡劣影響及重大生態環境破壞案件、火災等情況實行扣分懲戒。建設康養、旅游、宜居示范村36個、農房100套,打造5個農村景區、5個產業景點,涌現出段灣、保定等一批美麗鄉村,推動村莊變景區、農產品變商品、產業發展有“錢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