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馮 理)6月27日,筆者從丹鳳縣發改局了解到,丹鳳縣緊扣生態優先、綠色升級,積極搶抓全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機遇,創新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推動形成“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金山銀山”反哺“綠水青山”的良性循環,集聚合力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丹鳳縣堅持高位推動,將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作為推動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和關鍵路徑,成立以縣委書記為第一組長、縣長為組長的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將工作任務“項目化”,逐項分解落實到各責任單位,明確完成時限,確保各項任務有人抓。
丹鳳縣堅持拓寬渠道,推動生態產品“金融化”。縣上與南京市機關物業管理中心積極溝通對接,南京市市級機關大院智慧零碳會議中心建設即將落地丹鳳,達成首筆碳匯交易15萬元,實現兩地在碳達峰碳中和中互惠共贏。縣農商銀行積極開發“兩山貸”金融產品,累計發放“兩山貸”11戶15筆1.09億元。開展全縣綠色項目、綠色企業摸底統計,為28個入庫項目和8家企業籌集資金1200多萬元,進一步助力了經濟高質量發展。
為了強基固本,推動生態產業“多元化”,丹鳳縣立足生態資源基礎,以打造中國康養名縣和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創建為抓手,持續發掘特色化、多樣化的生態產業,大力發展“菌藥果畜酒”特色產業,丹鳳葡萄酒產值突破8億元,“丹鳳葡萄酒產業促進三產融合實現生態產品溢價”典型案例入選全市首批創新典型案例,魚嶺抽水蓄能電站、華能農光互補、國家儲備林等項目加快實施,康養產業綜合產值突破15億元。
同時,縣上堅持匯聚合力,推動生態建設“長效化”,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堅持快查快處、有獎舉報等制度,全方位全領域全過程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持續多年穩定在330天以上;全縣完成營造林5.06萬畝,治理水土流失50.22平方公里;實施綠色創建行動,深入開展“我在秦嶺有棵樹”桃樹認領活動,種植經濟林苗木3000棵,目前已收入2.3萬元,溢價率達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