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 楊 俊)9月3日,筆者從丹鳳縣政府辦了解到,今年以來,丹鳳縣圍繞做大做強天麻產業,積極打造產業鏈、培育創新鏈、做好增收鏈,依托“三鏈”模式,強化天麻產業品牌建設、科技賦能,推動全縣天麻產業延鏈補鏈強鏈發展。
丹鳳縣聚焦品牌引領,加快天麻全產業鏈發展,促進農旅產業深度融合,推廣天麻立體種植、溫室栽培和袋栽技術,發展示范園220畝,建設蟒嶺天麻藥園種源基地2810畝,流轉周邊三縣十鎮十村1200畝土地,建成蟒嶺天麻藥源基地13個。做深生產加工,建成2萬平方米天麻菌種生產車間,年產菌種2000萬袋(瓶);建成天麻初加工生產車間2000平方米和天麻超細精粉、天麻掛面生產線各1條,年加工天麻切片2000噸、天麻超細精粉500噸、天麻掛面300噸。做優天麻康旅,聚焦“醫、食、養、游”等,培育出天麻宴、百草園、蟒嶺果園、蟒嶺藥園等特色產業文化載體,初步形成集生態采摘、旅游觀光、中藥材示范種植于一體的農旅融合示范園。
為深化校地合作,積極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丹鳳縣持續拓展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合作領域,強化定期交流、科技支持、專家選派、人才培育、引薦招商等合作。建立博士工作站、天麻菌種研發中心、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實施合作課題項目30多項,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協作創新體系,聚力打造政產學研創新平臺。同時,加強科技人才培育,采取以“項目帶團隊,團隊帶人才”工作模式,組建技術服務團隊3個,研發天麻酒、天麻精粉、天麻掛面、天麻片等產品15種,天麻產品實現了“高校研發、丹鳳轉化”,推動項目、技術、人才落地生根。
縣上圍繞做好增收鏈,積極打造以“良種天麻產業園”為中心的輻射天麻效益經濟帶,不斷創新產業聯農帶農方式,通過提供菌種、種子和技術服務、保價回購、土地流轉等方式,盤活2萬多畝林地土地、300多戶宅基地和閑置農房,推動林藥結合、藥旅融合,輻射帶動全縣2萬多戶農戶在天麻產業鏈上增收。按照“企業+基地+農戶”發展思路,建立“兩租”“兩單”“兩股”聯農帶農機制,動員農戶發展藥材種植、園區務工、庭院經濟等,直接帶動2萬多戶“麻農”戶均年收入3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