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梁鵬飛)近年來,丹鳳縣圍繞加快綠色發展、促進生態價值實現這條主線,充分發揮森林資源優勢和運用已有的林改成果,創新產業融合發展機制,著力發展林下經濟,進一步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強化“生態富美”的支撐。
丹鳳縣全面認真落實“做大購銷、突破外貿、帶動加工、穩定基地”的思路發展核桃產業,新建紅仁核桃基地400畝,嫁接紅仁核桃1000畝,改造提升3.5萬畝,核桃科管30萬畝;板栗改造提升1萬畝,新發展油茶7000畝,改造提升油茶100畝;新發展中藥材2萬畝、天麻1萬畝,生產天麻菌種500萬袋,栽種玄參2000畝,栽植側柏200萬株,實施山茱萸綜合科管5萬畝。完成林下種植4000畝,養殖林禽2萬只、林畜1.5萬頭、林蜂4000箱,特種養殖700只。
丹鳳縣利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支持各類社會資本進山入林,積極在針葉林(油松)下發展茯苓,闊葉林(櫟類)下發展天麻、豬苓、九節菖蒲、劍葉淫羊藿等,發展林下有機仿野生輪作種植天麻、豬苓、茯苓、連翹、丹參、五味子等10萬畝;在48萬畝核桃經濟林下套種蒼術、淫羊藿等耐陰中藥材;采取嫁接改良、整形修剪、配方施肥、病蟲防控等措施綜合科管山茱萸12萬畝,發動群眾栽植連翹、山茱萸200萬株;在鼯鼠養殖村安排生態修復項目,栽植2萬畝側柏,發展五靈脂產業;實施野生中藥材種源保護和撫育管理,年生產各類中藥材種子5萬公斤,繁育優質藥苗500萬株,全縣林下中藥材總面積24.5萬畝。
丹鳳縣強化中藥材產業扶企延鏈、金融強鏈,新雨丹、永福工貿等龍頭企業發揮領頭作用,新雨丹新廠區30畝觀光藥圃建設,優選130種秦嶺藥材建園育苗、科普宣傳,指導建成巒莊天麻交易市場。撬動資金3億元以上用于中藥材產業,指導新雨丹、天麻產業園和丹發成等公司聯基地帶農戶,推進中藥材全產業鏈發展。
與此同時,丹鳳縣鼓勵支持企業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網絡直播等新媒體手段,全方位宣傳推介縣域森林康養旅游線路和林下產品,擴大“丹鳳天麻”等秦嶺山地品牌影響力,將“林下+”經濟培育打造成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形成了林藥、林畜、林禽、林糧等多種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建立利益聯結機制,推進種植、購銷和加工等經營主體培育,把更多小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涉藥企業等吸納進中藥康養產業集群全部見到效益,共同分享產業鏈增值收益,全縣中藥材產業鏈帶動3.3萬戶群眾年均增收3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