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 賀 甜)今年以來,丹鳳縣圍繞做好勞務輸出工作,積極構建“多層次、多元化、多渠道”工作體系,組織開展“人社工作進園區”活動,有力保障農村勞動力就業增收。截至目前,全縣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2萬人,創經濟收入8.1億元。
丹鳳縣建立全縣勞動力就業臺賬,精準摸排就業信息,深化縣級部門和12個鎮辦157個村聯動機制,縣、鎮、村三級200余名就業協理、協管員、信息員每月深入轄區企業單位收集用工信息。
發揮7個駐外創業人員黨支部、11個駐外勞務工作站聯絡員作用,落實雨花臺和丹鳳、碑林和丹鳳、曲江和丹鳳常態化勞務協作,拓展溫嶺和丹鳳、蘇州和丹鳳等跨區域勞務協作和京東-丹鳳、比亞迪-丹鳳政企勞務協作模式,設立27名就業服務專員為全縣118家縣內小微企業、重點企業、五上企業等建立企業用工臺賬和缺工清單,發布企業用工信息17期。
丹鳳縣建立“線上+線下+專場”招聘模式,通過“丹鳳就業”微信公眾號推送崗位信息93期,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和登記失業人員靶向推送招聘短信19次,開展直播帶崗368場次,通過網絡成功為企業招聘589人,在“丹鳳就業”微信工作群推送轉發崗位信息85期,印制招聘崗位宣傳單10萬余份,開展送崗上門服務活動60場次,舉辦“保障重點企業”、西安市曲江新區、碑林區對口幫扶線下專場招聘會、“趕集式”流動招聘會、“金秋招聘月”流動招聘會等專場招聘會9期,提供就業崗位3萬個,吸引參會企業4000余家,3258人達成就業意向,溫嶺市駐商洛招聘工作站在丹鳳掛牌成立。
丹鳳縣積極開展“點對點”有組織勞務輸出22批次2209人,建立完整季節性務工模式,有組織地分別向榆林市、內蒙古、安徽蕪湖、海南文昌、山西大同、渭南市大荔縣、韓城市輸送季節性務工人員13批次1206人,全縣季節性務工超過5000人,實現經濟收入4000多萬元;落實“就業幫扶+社區工廠”模式,開發鄉村公益性崗位,設立村(社區)保潔員等崗位1532個,發放補貼528.82萬元。同時通過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宣傳鼓勵引導,審批創業擔保貸款25戶3000萬元,扶持21人創業,帶動188人就業;培育指導認定創業戶18戶,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9萬元,帶動就業56人。落實就業扶持獎勵政策,支持縣內9家勞務公司發揮主體作用、培育6名勞務帶頭人協同作用,發放點對點勞務輸出補貼50.46萬元,有組織勞務輸出補貼12.3萬元、季節性職業介紹補貼2.64萬元、職業介紹激勵獎勵補貼2萬元。
丹鳳縣不斷壯大“丹鳳廚工”勞務品牌,帶動就業1.2萬人。積極打造縣級“丹鳳麻農”勞務品牌,帶動全縣天麻種植戶3602戶、育種戶300戶、產品加工戶133戶,累計帶動就業6980人,產值達2.8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