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庫區是國家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商洛市丹鳳縣地處丹江上游,因其所處位置特殊,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的歷史使命比誰都要艱巨。
2024年6月19日,丹鳳縣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治理項目正式開工。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施工,目前已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2平方公里,占預定治理任務的100%,實現了水土流失重點區域全覆蓋。
商棣片區陳家溝坡改梯
近年來,丹鳳縣委、縣政府把守護好綠水青山,治理好水土流失作為實施生態立縣戰略的重要抓手,抓住一切機會、創造一切機會,大力實施水土流失治理,取得明顯成效。近三年來,全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增加249平方公里。最為明顯的是全縣水土保持率由73.48%提高到74.75%,全縣主要流域水質,特別是丹江流域水質達到國家2級水質標準。為此,丹鳳縣獲得全國水土保持示范縣榮譽。
高站位周密部署項目啟動
2023年11月,陜西省發改委、陜西省財政廳、陜西省水利廳聯合下發關于做好增發國債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治理項目有關工作的文件后,丹鳳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這項工作,迅速組建由政府副縣長龔富杰,水利局局長潘廣軍為正、副組長,縣水利局、縣委督查辦、紀檢組、縣財政局、縣發改局、縣自然資源局,以及水土流失治理項目涉及區龍駒寨街道辦、商鎮、棣花鎮分管領導組成領導小組。為確保項目有序推進,領導小組堅持每兩周召開一次項目推進會,聽取各片區在項目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及建議,針對困難和問題研究解決辦法;落實各片區具體負責人的責任,對項目進度情況進行綜合排名。縣水利局作為項目建設的主管單位,實行科級領導包項目,干部駐點包標段;技術人員明確到項目實施流域點,負責技術指導和工程管理;實行一周一次項目進展分析會,對具體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匯總,討論解決辦法。
與此同時,丹鳳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還經常深入項目區了解情況,現場解決項目進行中遇到的難題。通過壓實各級責任,實行不定期的項目建設進度排名,進行嚴明獎罰,保證了項目實施的順利推進。
搶機遇爭取國債資金支持
搶抓增發國債機遇,積極爭取落實國債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治理項目。
根據省市此次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總體要求,丹鳳縣結合自身實際,確定本次治理項目涉及龍駒寨街道辦、商鎮、棣花鎮一辦兩鎮共69個行政村的10條小流域,概算總投資9120萬元,其中,國債資金7200萬元,地方配套資金1920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2平方公里。
商棣片區大峪溝造林
本著堅持綠色生態理念,突出水土保持特點和元素,2024年1月,商洛市水利局以打造水源保護型生態清潔小流域為主題,在丹鳳縣召開了增發國債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片區初步設計審查會議。在完成項目初步設計的同時,充分做好與國土三調成果的有效銜接,同步完成了規劃選址、用地預審、林地等前置要件手續辦理,確保項目建設內容、程序符合有關要求。
為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丹鳳縣水利局在項目啟動和實施中,通過召開干部、群眾會議,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新聞媒體,對項目建設的意義進行深入廣泛的宣傳,使廣大干部群眾樹立了機遇意識,認識到以國債“丹治”工程建設為契機,是加快項目建設,創造生態家園,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最好的有效途徑;認識到國債“丹治”工程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縣有關部門和項目區兩鎮一辦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52平方公里,占治理任務的100%。累計完成國債投資7200萬元,占此次國債資金總投資的100%。項目中建設的經濟林、水保林和石坎梯田工程已全部完成,國債資金也百分之百支付到項目之中。
強管理 項目建設成效明顯
自6月19日項目正式開工起,丹鳳縣在整個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治理建設期間,縣水利局嚴格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合同管理制的“四制”要求,水利局質監管站,監督股常態化對工程建設監管,督促參建單位在保質量、保安全、保進度的前提下多面開工作業;檢查指導施工、監理單位兌現項目建設質量、工作進度和安全施工等方面的責任是否落實到位;由施工、監理、縣水利局相關負責人,每周一次或兩次對各標段施工進度橫道圖,簽字后報縣委督查室;檢查施工單位是否給施工人員購買保險;項目區龍駒寨街辦、棣花鎮、商鎮成立外圍環境保障專班,主要領導親自掛帥,確保項目推進保障有力;縣委督查室和駐農業農村局紀檢監察組抽調專人,每兩周進行一次下訪,到項目現場調查項目進展情況,建立問題臺賬,動態清零,確保水利國債項目有序迅速推進。
丹鳳縣水利局還在項目推進工作中,始終嚴把工程質量關、安全關,與參建各方簽訂施工質量終身制承諾書,明確落實各方的責任,規范參與項目人員的行為。同時,縣水利局沿用北部山區的治理模式和經驗,改過去以基本農田建設為主,變創建宜田則田、宜林則林、宜水則水,充分發揮自然生態修復功能的立體水土保持防護網絡體系;轉變過去重視水土流失治理而輕視環境美化,探索建設溝道坡面立體綜合治理工程。建設生態清潔型流域,處理好開發與保護的關系,堅持人與水和諧、田與林和諧、水保措施與生態環境和諧的關系。
丹江口庫區水土流失治理項目的治理,極大地改善了當地的“山、水、林、田、路”立體生態防護網,項目區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防治,土壤侵蝕強度明顯降低,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村產業結構和土地利用結構趨于合理,特色產業得到發展,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發揮不可估量的作用。全縣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日益凸顯,也為確保一江清水永續北上書寫了丹鳳人的重要貢獻。(王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