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 楊 俊)12月9日,筆者從丹鳳縣政府辦公室了解到,今年以來,丹鳳縣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要求,按照“提升干線路、建好產業路、美化旅游路、暢通村組路”思路,促進農村公路高品質建設、高要求管理、高標準養護、高效益運營,丹鳳縣被評為全省客貨郵融合發展樣板縣。
丹鳳縣聘請長安大學、商洛市交通設計院等團隊,編制《交通運輸“十四五”規劃》《綜合交通運輸路網規劃》,系統規劃農村路網,實現城鄉交通規劃一張網、建設一盤棋。嚴格落實“三同時”“七公開”管理制度,建立工程建設“六位一體”質量保證體系,定期開展誠信考核,全縣交通建設項目工程交工驗收合格率100%。建立健全投入保障、建設管理、土地供應等政策支持體系,近3年來,完成交通項目建設投資4.378億元,新改建道路890.3公里,通村路“油返砂”治理282.3公里,實施完善安防工程1452.6公里、危改橋梁4座446.7延米,城區及重點鎮村道路柔性化改造提升5條23.65公里。
丹鳳縣全面推行縣鎮村三級“路長制”,層層劃定“責任田”,建立“縣級路政員、鎮(街道)監管員、村組護路員”三級監管體系,不斷織密路長、監管員、護路員監管責任網。以“干凈丹鳳”創建為抓手,開展農村公路路域環境專項整治,累計清除占路農作物4500平方米、道路堆積物4.2萬平方米,清理亂堆亂放2320處,拆除違法建筑21處,查處各類案件88件。堅持“有路必養、養必優良”理念,落實管護人員,明確養護責任,開發村組公益性崗位94個,組建了一支392人的村道養護隊伍,不斷提升養護工作質效。制定縣鄉公路和通村公路養護管理考核辦法,堅持“周督查、月考評”制度,動態掌握工作進展,同時積極推廣運用治超非現場執法手段,加強車輛超限超載治理,逐步形成了縣鎮村三級路網全覆蓋、網格化管理的農村公路養護模式。按照“一路一景、路景相融、處處是景”的思路,在養好公路的基礎上對農村公路進行綠化、美化,持續提升農村公路養護標準和質量,累計種植各種樹木1000多株,建成綠化帶245公里,種植花卉300多畝,建成微地形、小節點75個。
按照“多站合一、一站多能”的原則,丹鳳縣對現有客運場站、物流站點、寄遞服務點等資源進行改造提升,建成縣級客貨郵綜合服務中心1個,提升改造鎮級客運站8個、村級綜合服務點132個,擴容鎮級郵政支局4個,全縣鄉鎮客貨郵綜合服務站覆蓋率100%。積極整合縣內郵政、供銷、快遞物流企業運輸資源,開通了24條客貨郵專線,單日次進村快遞運輸量增加至1萬多件。積極優化旅游運輸網絡,依托縣內客運場站,建成了縣級游客集散中心1個、鎮級游客集散中心10個,聯合文旅部門打造運游結合生態圈,先后開通了5條旅游專線。
緊緊圍繞現代產業體系和全縣十大產業鏈布局,先后建設寺坪至牌樓河等產業路、發展路6條113公里,圍繞高新區擴容,修建道路20公里,串聯工業園區4個。圍繞國省干道、交通節點布局特色產業,大力發展“路衍經濟”,建成巒莊天麻小鎮、茶鄉毛坪等產業觀光項目,有力帶動了天麻、茶葉、山茱萸、核桃等特色產業發展,累計帶動2.3萬戶農戶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