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李沐遠)今年以來,丹鳳縣立足縣域發展實際,堅持需求導向,實施社區“共建合伙人”計劃,積極探索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路徑,全面提升為民服務效能。
變“單據點”為“堡壘群”,構建社區治理新樞紐。丹鳳縣通過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合理分配空間資源,吸收“合伙人”入駐,不斷拓寬社區黨建空間功能場室的使用方式,搭建“黨建引領、多元協同”的社區治理平臺,最大限度擴展黨群服務范圍,激活社區治理“動力源”。同時,通過建設“紅色驛站”,開辟活動空間、學習平臺和服務場所,免費提供從瓶裝水、充電寶等日用物資到書籍、報刊等精神食糧的全方位服務,打造城區“5分鐘生活圈”,讓“兩新”群體“合伙人”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喝水、累可休憩,形成社區治理“補給點”。
變“局外人”為“自己人”,創設社區治理新形態。丹鳳縣堅持唯才是舉的“入伙”方式,廣泛吸收各類機構團體、社會組織、商戶騎手等新興力量,充分實現黨群結合、土客融合、多元共治的社區治理模式。通過搭建民情議事會等協商治理平臺,吸納“社區合伙人”廣泛參與社區事務決策、基層自治協商,以“問題我來提、方案我來議、治理我來管”為主題,充分發揮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功效,夯實基層治理的民意根基。
變“外輸血”為“自循環”,激發社區治理新動能。丹鳳縣采取“滴灌”模式,堅持立足實際,在廣泛征求民意基礎上,聚焦社區食堂、室內健身、日間照料、托幼托小、公益課堂等功能需求,有針對性地招募“共建合伙人”,確保服務落到實處、資金用在緊處、資源投入缺處,讓共建舉措更加精準。同時,梳理群眾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問題,形成需求清單,建立群眾點單、社區派單、商戶接單的經營模式,將群眾需求與入駐商戶的優質資源精準對接,通過反哺社區,為社區發展持續注入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