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樊利仁 楊 俊)近年來,丹鳳縣圍繞“兩拆一提升”和秦嶺山水鄉村建設等工作,不斷提升全縣社區和小區基礎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條件,強化垃圾收集、污水處理等問題治理,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全縣生態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丹鳳縣堅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社區實際,尊重群眾意愿,采取微改造、微拆遷、微建設,根據資金籌集情況選擇項目,其中2023年實施3個鎮21個社區治理補短板工作,投入資金1918.5萬元,修復破損路面15090米,硬化道路47515平方米,鋪設雨污分流管網3292米,配備垃圾清運車輛 115輛、垃圾箱560個、垃圾處理設施83套,新建口袋公園 27個,安裝路燈 616盞。2024年實施3個鎮(街道)15個社區,投入資金850萬元,硬化路面36166.3平方米,鋪設污水管網4556.5米。今年將繼續實施3個鎮(街道)15個社區人居環境整治項目,計劃投資1207萬元,進一步改善社區基礎面貌。
丹鳳縣整合優化資源,統籌銜接資金、財政支持、鎮(街道)社區自籌等途徑籌集資金,同類工程采取統一招標,由專業施工隊施工,各類設施統一采購,確保質量和規格及外觀統一。堅持厲行節約,嚴把施工內容、嚴控工程預算、嚴格質量監管,堅決杜絕“形象工程”。縣政府用足用活資金支持政策,定期對資金使用、項目進度等進行檢查考核、審計監督,確保工程質量過硬。建立“縣政府分管領導主抓、縣級部門聯村指導、鎮(街道)社區一線落實”的工作機制,各項任務細化分解、責任到人、全力推進,形成了統籌在縣、主體在鎮(街道)、落實在社區的責任體系。54個單位包抓3個鎮(街道)21個社區,各包抓單位根據實際,積極籌措資金支持社區環境治理工作,共籌集資金313.5萬元。
為了把實事辦好,丹鳳縣將社區環境治理和移民小區補短板工作列入每年的人大代表票決制民生實事項目和縣政協社情民意集中視察項目,明確包抓領導、責任單位、時限要求,定期視察調研、督導推進,倒逼工作落實,確保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