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 王孝竹)近年來,丹鳳縣積極推進和美鎮區建設,目前已全面完成11個建制鎮鎮區建設任務,實現鎮區“精細化”“人性化”“智慧化”管理,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丹鳳縣樹牢生態為先理念,堅持把“顯山、露水、透綠”融入鎮區建設全過程,推行綠色規劃、設計、建設,實現鄉村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有機融合。立足村莊立地環境、居住人數和風土人情,分區分類配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避免在“空心村”無效投入造成浪費,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鄉土氣息的鄉村風貌。突出鄉村產業發展,引導群眾發展小種植、小養殖、小田園、小加工、小商貿“五小”經濟,把綠水青山“好顏值”轉化為金山銀山“好價值”。充分尊重群眾意愿,不搞強迫命令、大拆大建,讓鄉村成為農民享受高品質生活的“幸福港灣”。
丹鳳縣按照城鄉布局、公共服務、基礎設施相適應要求,高標準編制“多規合一”的實用性鎮區建設專項規劃,分類制定了示范引領型、綜合提升型、功能完善型鎮區建設方案。出臺《鄉村建設行動方案》《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導則》《農戶環境衛生“雙十條”標準》,明確目標、任務和標準,確保鎮區建設有規可依、有章可循。在打造和美鎮區中注重發揮產業優勢,積極構建以“葡萄酒+文化+旅游+康養”溢價效應模式,激活“百年丹鳳”品牌價值,形成現代農業生態游、葡萄酒莊工業游、葡萄產業文化游3種模式同步發展。按照“下茬做減法、慎重做加法、精細化提升、長效化鞏固”思路,扎實推進鄉村建設行動,先后投入2.5億元,實施162個項目。推行“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模式,選聘網格員4044名,將動態監測、防汛救災、矛盾化解等納入網格化管理,全面提升鎮區鄉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