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粉條加工廠工人在河里淘洗紅薯
合作社的良種育苗基地
加工戶在晾曬剛吊出的紅薯粉條
商洛日報訊(賈書章 通訊員 荊輝鋒)他,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黨支部書記,20年來,使一個地處偏遠、貧困落后的小山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民,憑著自己的聰慧,把產自山里的食用菌和粉條變成了遠銷國內外的知名品牌,變成了大山里鄉親們創收致富的搖錢樹。他就是洛南縣高耀鎮三條嶺村黨支部書記黃廣金。
黨員就要帶好頭
今年50多歲的黃廣金,是土生土長的高耀人,他個子不高,渾身透著精明和干練;他,性子和順,深邃的目光里總流露著睿智和堅強。熟悉他的人,都為他的樸實無華而吸引;不熟悉他的人和他一接觸,都不禁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為他的業績和成就而折服。
1993年,自己創業掙錢正一帆風順、勢頭正火的時候,黃廣金面臨了人生的一次抉擇,自己的家鄉高耀鎮三條嶺村的鄉親看到他頭腦靈活、辦事公道,都推薦他擔任村支書。當時,許多生意上的朋友都勸他不要干,說那是個出力不討好的差事,耽誤生意和掙錢不算,干不好,前幾年辛苦掙的錢也會搭進去。老黃也曾徘徊過、猶豫過,但當他看到鄉親們生活捉襟見肘,在貧困線上掙扎時,他眼里又泛起了淚花,毅然決然的接過了村支書的重擔,用自己的行動樹起了共產黨員的一面鮮紅旗幟,這一干就是20年。
他上任的第一目標就是如何讓鄉親們盡快脫貧致富,在和村兩委會一班人反復研究后,他決定立足本村資源優勢,在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基礎上,發展食用菌產業,走發展特色農業的路子,千方百計使群眾的錢袋子鼓起來。
搞食用菌,走特色農業路子,一沒資金,二沒經驗,特別是沒技術,這又談何容易?可他硬是憑著苦鉆苦干的勁頭,自己帶頭先干。為了打消群眾的顧慮,他向上級組織和父老鄉親們立下了“虧了自己扛,賺了就推廣”的軍令狀。從1995年開始,他先后自費到河南泌陽、西峽以及浙江等地學習袋料香菇栽培技術,同時又跟安徽人跑市場搞推銷。幾番學藝歸來,他迫不及待的立即著手實驗。功夫不負有心人,首次生產就獲得成功,全村群眾歡欣鼓舞,都跟他走上了發展食用菌的路子,那一年春節,聽著村里鄉親們家家想起歡快的鞭炮聲,堅強的老黃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特色產品銷國外
2002年秋天,當老黃長途跋涉,將滿滿一大車香菇、木耳運到溫州時,卻由于包裝粗糙等問題,價格大打折扣,使他損失慘重。返回途中,黃廣金陷入痛苦的思考。
痛定思痛。經過認真的思索,他發現只有把成品香菇、木耳分級篩選提純再次加工,用精美禮盒進行商品包裝,才是今后發展的方向。從溫州回來后,他親自下河南購回抽干機20臺,電烤爐8臺,引進日本黑紗覆蓋技術,改變傳統的烘烤方法,提高產品質量。同時又邀請縣上工藝美術師,精心設計了包裝盒,開始批量生產。當一盒盒精美的香菇、木耳禮品盒整齊地堆放在倉庫里時,他才露出了久違的笑容。經過加工包裝的香菇木耳,一推向市場就迅速火了。
2003年3月,黃廣金說服西安海星超市負責人,把他的產品擺上貨架。沒過多久,一位遠在新疆伊犁做進出口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專程趕到洛南鄉下找到他,詳細咨詢生產和銷售情況,并當下與他簽訂了收購60噸優質香菇的合同。從此,小小山鄉的農副產品走進了國際市場,遠銷至俄羅斯以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等中亞國家。
一石激起千層浪,好事接二連三,讓黃廣金始料不及。各鄉各鎮交售食用菌和中藥材的群眾蜂擁而來,訂購食用菌的客商絡繹不絕。北京金貴堂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德威治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相繼與他簽訂常年營銷合同。很快,他的產品在廣州、深圳、溫州、重慶等大中型城市閃亮登場。2003年10月18日,從日本也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日本雷藤公司愿與廣金簽訂長期購銷合同。
這一連串的喜訊,激起了黃廣金對食用菌開發的雄心壯志,憑著執著堅守、吃苦耐勞,他在同行中脫穎而出,事業長足發展,干勁十足的他和他的食用菌產品聲名日益遠播。目前,他的企業吸引周圍群眾126戶327人,年產值400萬元,上繳稅金12萬,激活了一方經濟,有力地推動了當地特色產業的發展。
多為群眾辦好事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老黃深深的知道這一點。少數人致富不叫富,帶領鄉親們一起致富那才叫富。一方面他竭盡所能,幫助鄉親們改善居住生活條件,先后拿出5000元投資修繕三條嶺小學,出資8000元架設兩座水泥橋,解決當地群眾過河難的問題。從任支書到現在,他在爭取上級部門投資的基礎上,先后自己出資5萬元,帶領全村群眾修建了三座便民橋,鋪設2.5公里通村水泥路,修復了水毀河堤800米,加固攔河防洪壩120米,拓寬改造本村黃東組至西溝組的通組公路3.2公里,重新修建了四間標準化兩委會辦公室,修繕了村小學校的7間危房。
2008年初,黃廣金在高耀雙關村原“廣金食用菌開發中心”的基礎上,成立了“洛南縣高耀草木香食用菌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群眾積極響應,入社社員達到126戶,注冊資金達到200萬元。為了更快地讓群眾富起來,又不破壞生態環境,廣金在大力宣傳林業政策的前提下,率先在村里發展秸稈袋料香菇栽培。為了推廣技術,他常常是夜以繼日地走東家跑西家,講技術,搞示范,讓每個人都成為技術能手。有的群眾沒有本錢建大棚,黃廣金先給墊付資金;不懂技術,黃廣金和請來的技術員又是一家一戶的現場指導;終于,新技術秸稈袋料香菇喜獲豐收,僅三條嶺村袋料栽培就超過了8萬袋,帶動和輻射全鎮8個村200多戶生產近百萬袋。當大家都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時,老黃又是馬不停蹄跑外地去聯系買家。
在搞好食用菌的同時,他的目光又盯住了臨近王嶺鄉的手工紅薯粉條產業。王嶺鄉的手工紅薯粉條產業很有特色,但現狀是群眾種植面積小,品種老化,產量低,銷路沒市場。經過反復思考和調研,老黃于2009年9月投資50萬元成立了“洛南縣手工紅薯粉條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擁有社員326戶,輻射帶動農戶500余戶,建有良種紅薯基地3000畝,良種苗圃3.5畝,年可為社員提供種苗150萬株。已建有標準化傳統手工作坊4個,在縣城、西安設銷售門店3個,總資產150多萬元。合作社為社員全面實施標準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年產手工紅薯粉條600噸,年產值600多萬元,社員年人均增收1800余元。截至2012年底,兩個合作社社員人均收入達3000元以上。兩個合作社的資產達380多萬元,成為洛南縣乃至全市最富盛名的合作社之一。合作社先后榮獲“全國優秀示范社”、省“百強示范社”。
面對成績,黃廣金并沒有滿足。他在設想,既然可以把單個的農戶組織成合作社,那么,為什么不能把全縣合作社組成新的更大的合作社群,那樣,規模不是更大,群眾受益不也更大嗎?2011年,他在洛南縣成立了首家“金泰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按照“自愿、自強、自律、發展”的宗旨,堅持“資源整合、優勢互補、互惠互贏”的運營理念,致力于組織、服務、推動全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經過發展,目前已有4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申請加入了聯合社。聯合社現有社員6800人,帶動農戶1.8萬余戶,涵蓋了全縣手工業、加工業、養殖業、種植業等主要產業,也引領了洛南縣特色產業新的發展水平。聯合社成立以來,合作社與合作社之間抱團取暖,共闖市場,有力地推動了合作社發展,帶動了全縣農民增收。
鄉親過上好日子
2012年初,老黃又創辦了洛南唯一一家“陜西省鹿池川現代農業園區”。按照老黃的設想,農戶把土地流轉給園區后,既可以拿到土地流轉金,還可以在園區就業而成為拿工資的工人。建設中的“鹿池川現代農業園區”將以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裝備、現代管理辦法、現代經營理念為支撐,發展現代設施農業、優質高效農業、綠色生態農業、休閑觀光農業,為全縣農民增收創造一個示范,讓廣大農民融入農業現代化的同時,也分享現代農業的成果。
2013年,老黃又啟動了“高耀鎮食用菌示范鎮”建設項目,將利用高耀群眾對食用菌生產的傳統習慣和技術優勢,大力開發食用菌生產。在高耀鎮的雙關村,他投資150萬元創辦食用菌全自動生產線。這一生產線的建成,原來的農民變為合作社的工人,在保證質量和提高收入上實現雙贏,使食用菌產業發展邁上一個新臺階。隨著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將會有更多的社員逐漸變為工人,在金土地上共同發展,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