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趙有良 張丹
清明節后,洛南縣城關街辦野里社區的跑馬場一下子熱鬧起來,聽說這里開辦有鄉村跑馬場,城區的游客也聞訊而來。僅清明小假日,野里社區跑馬場就接待游客600多人,收入1萬多元,帶動周邊農家樂、農戶增收2000多元,參與經營的9戶貧困戶戶均增收200元。
城關街辦野里社區位于官橋河畔,轄11個居民小組、315戶1358人,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04戶389人。多年來,社區群眾從事單一的傳統種植業,村民收入微薄。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幫扶單位洛南縣采購中心入駐野里社區后,詳細了解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和干部群眾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建議,多次召開村組會議,研究落實幫扶措施,確立了“中藥材連片發展,景觀國槐集中種植,特色蔬菜產業帶動,旅游資源有序開發”的思路,讓每個貧困戶能夠有1到3個中長期穩定增收產業,“四支隊伍”扎實落實產業發展、“兩房”建設、村容村貌改善等扶貧措施。
野里社區位于官橋河畔,天藍草綠,碧水微微,擁有綠水青山芳草地的天然美景。如何讓這天然的綠水青山為社區帶來發展的機遇,幫助社區的百姓脫貧致富?往日電視里藍天悠悠白云下揚鞭清響、策馬奔騰的畫面一次次浮現在社區第一書記楊力的腦海里。今春以來,駐村工作隊和社區干部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展思路,立足社區位于城郊的地理位置,經過多次考察調研后,決定把發展鄉村旅游當作重要的富民產業來謀劃,社區各類基礎設施建設主動與鄉村游項目對接。他們從盤活社區閑置資源入手,建起野里跑馬場。社區干部和駐村工作隊自籌資金10余萬元,遠赴山東選購回6匹駿馬,選聘專業的馴馬師精心喂訓,使官橋河畔的野里跑馬場終于初具規模,在清明節迎來了第一批游客。
目前,野里社區跑馬場已正式運營,預計將帶動貧困戶76戶230人,為提高貧困群眾收入奠定了有力基礎。還規劃成立野里社區鄉村旅游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擴大經營規模,完善停車場、民宿、農家樂等配套設施,以吸納貧困群眾勞務入股、服務入股,壯大集體經濟,增加貧困戶收入,真正把綠水青山變成貧困群眾的“金山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