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報記者 汪锳 楊森 圖/米子揚
編者按:
龍頭企業是產業脫貧的骨干力量,也是社會扶貧的重要主體。位于洛南縣古城鎮的陜西辣上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精準扶貧攻堅戰中響應號召,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戰,利用辣椒生產及供銷的有利契機,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以“村企聯合、產業連片、基地聯戶、股份連心、責任連體”為載體,實行“訂單農業+公司+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增加農戶收入,使廣大農民群眾早日脫貧致富。
清洗辣椒
工人們正在給辣椒去蒂
群眾領取分紅
地處秦嶺南麓的洛南縣是國家級貧困縣。2018年起,當地依托秦嶺腹地海拔高、光照足、早晚溫差大的區位優勢,將辣椒產業納入全縣脫貧攻堅主導產業。目前,全縣辣椒種植面積3.5萬余畝,帶動6000余戶貧困戶參與發展辣椒產業。
辣椒產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配套政策的持續扶持,也離不開龍頭企業的帶動。當地的陜西辣上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便是發揮了這樣的重要作用。
保底收購民無憂
10月17日,洛南縣景村鎮景豐村“辣上天”收購點上,貧困戶董建良駕駛滿載辣椒的三輪車,??吭趥}庫旁,卸貨、過秤、登記、算賬,忙完后,看著紅彤彤的辣椒,他笑呵呵地說:“下午還能拉一車交,今年辣椒豐收,好些的每斤兩塊多錢,價錢美得很。”
辣椒屬短平快產業,每年5月初栽植至8月中旬成熟采摘,農戶們大規模采摘辣椒,形成一幅美麗的豐收圖。
農戶采收辣椒的同時,辣上天公司收購人員走進各村收購點、田間地頭,收購辣椒,紅紅火火的辣椒產業大戲正在上演。
“縣上深入實施‘訂單式’產業扶貧模式,用好產銷對接關鍵招,發揮龍頭企業帶基地、接市場的優勢,完善以產定銷、以銷促產、產銷銜接的發展機制,讓龍頭企業與農戶簽訂保底價收購協議,走出一條‘適宜種、產得出、銷得掉、賣得好’的產業路子。”洛南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倪高平說。
發展辣椒產業,銷路無疑是村民最關注的問題。為了打消農戶的顧慮,各村專業合作社或是村集體經濟組織在種植辣椒之前,就和辣上天公司簽訂協議,根據協議,辣上天公司將對基地辣椒按保底價格收購,保底價格為2.2元每公斤。
在景豐村村委會院子,村民排了兩行長隊,辣上天公司的財務人員正在給農戶兌付辣椒收購款。“前天收購辣椒,當時財務人員不在,今天趕緊把錢給大伙兒一付。”辣上天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郭永亮說。
貧困戶王東振接過錢,又數了一遍,2108元。他高興地說:“這是前天賣了千把斤的錢,屋里的人都還正在地里摘著,明天繼續賣。”
王東振以前種過蔬菜,積累了豐富的種植經驗,但缺乏對市場信息的掌握,銷售時好時壞。今年,在辣上天公司技術指導、保底價收購政策鼓動下,他流轉30多畝土地栽種辣椒。
“有公司帶動,給我們下訂單,再也不用擔心市場問題,我一心一意撲在種植上,產量上去了,收入自然就提高咯!”王東振笑呵呵地說,現在一畝地鮮椒產量在2000斤左右,按平均兩元一斤,畝產值達4000元,效益高著呢!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30畝辣椒地,產值可達10多萬元,除去人工、肥料、土地流轉金等成本,一年七八萬元純收入不成問題。兌山村村民董建良賣完朝天椒后,開始采摘朝地椒。“這是辣上天公司的新品種,比朝天椒個頭大,采摘起來快。”董建良以前種過蔬菜,栽過水果,由于沒有市場渠道,收入沒保證。“現在好了,有公司帶動,還提供苗子、技術等服務,我的辣椒長勢非常好,今年賺錢了。”他說,今年種植了10畝朝天椒和10多畝朝地椒,效益非常好。和董建良一樣開心的,還有眾多種植戶。這個秋天,種植的辣椒上市后,由辣上天公司統一收購,讓廣大椒農笑口常開。
據景興村村支書賈志榮介紹,全村654戶1664人,貧困戶131戶455人,以前村民主要種玉米、小麥、蔬菜,如今村上家家戶戶種辣椒,村子去年也順利脫貧。
“沒問題,采摘好就直接運到收購點,稱重后,錢會第一時間付給大家。”郭永亮接了個電話,是石坡鎮的一個種植戶詢問辣椒收購情況。
自兩年前將土地“入股”公司成立的合作社以來,景豐村陳軍民從普通農民搖身一變成為了“股東”,不僅土地有流轉收入,還能夠在基地上務工,并且分紅,“三塊收入”讓他的日子越過越紅火。“種辣椒很劃算,管理簡單,收入不錯。我家種了一畝多地,就賣了3000元,這比種糧食強多了。”村民劉明堂說。
市場引領,訂單種植,小小紅辣椒,從基地到公司,一路暢銷市場。“去年以來,公司按照統一預防、統一種苗、統一肥料、統一收購的方式推進辣椒標準化種植,實現辣椒產業一盤棋發展,尤其是寺耳鎮、石坡鎮種植情況非常好。”馬會鋒說,今年風調雨順辣椒產量不錯,9月份每天要收購四五十噸。
市場上供不應求
“剛開始,我們帶著辣椒,各地到處跑,推介我們的產品?,F在市場認可了,群眾只管種,銷路不用愁。”馬會鋒說,到了冬季,椒農閑下來了,而他卻依然忙碌。外地的企業來考察他的公司、基地,與他簽訂第二年的種植協議。
就在采訪的當天,湖南的兩個企業老板來到辣上天公司,分別與他簽下了2000畝的種植合同。“如今外面市場對我們的辣椒是肯定的,不管是從辣度還是品相,我們的產品都能滿足他們的要求,我們也有了選擇權,還是要跟一些大的、抗風險能力強、有實力的公司合作,這樣才能保證種植戶這一源頭的利益。”
如今,辣上天公司發展成了集辣椒育苗、田間管理、后期回收、烘干加工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農業公司,已建成標準化生產車間1.6萬平方米,配套10臺剁椒機、3臺大型辣椒烘干機、2臺辣椒色選機,產業鏈開始立體起來。
公司一頭連著基地,一頭連著市場。據馬會鋒介紹,經過兩年的推介,“辣上天”在重慶、湖南、四川、武漢等地擁有廣闊的市場,今年辣椒豐收了,但是并沒有出現“多收了三五斗”的情形,無論是鮮椒,還是經過烘制的干辣椒,都已銷售一空。“10月底,外地很多公司源源不斷打電話,我手頭卻沒有貨了。”馬會鋒說,為此,他在河北、山東建立了兩個生產基地,以解決“辣上天”供不應求的現象。
“企業是以市場為導向的,知道市場在哪里,市場需求是什么,賣給誰,哪個地方需要什么樣的品種,各是多少,能賣多少,我們都要非常清楚。”馬會鋒是一個有頭腦的老板,在幾年的摸爬滾打中,他深刻體會到,要把洛南的辣椒做大做強,不僅要擴大種植規模,更重要的是要滿足客戶的需求,得到市場的認可,才能打響“辣上天”品牌。
去年以來,除了朝天椒,他和技術人員在公司的試驗基地里,還培育并試種了多個品種——朝地椒、小米椒、野山椒、印度椒、線椒等。“每個品種的市場價格都不盡相同,我們會根據行情以及畝產數量,來確定最劃算最適宜當地種植的品種,通過多元化種植,保障農戶收益。”
延長鏈條走加工路
在烘干車間,3條生產線正開足馬力進行烘干作業。“烘干方式是采用智能化調控蒸汽烘干,實現原生態無污染,確保產品質量。”馬會鋒向我們介紹,一條生產線每天可烘干20噸鮮辣椒,加工廠滿負荷生產,一天可烘干60多噸鮮椒,干辣椒則直接供給做調味品和火鍋底料的企業。
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辣上天公司開始延長產業鏈,開展粗加工,以提升附加值,破解產業發展鏈條不長、效益不高等難題。去年,借助蘇陜扶貧項目,建起了辣椒烘干生產線和剁椒加工生產線,共同打造辣椒深加工生產項目。
走進剁椒加工廠,一股嗆人的辣味撲鼻而來,幾十個工人正在對鮮椒摘帽、分類,一派繁忙景象,全自動剁椒生產線上機器轟鳴,快速運轉,鮮椒經過風選、清洗、切段、過篩、加鹽等程序后,被打包入庫。“這是我們辣椒加工邁出產業鏈延伸的第一步。下一步我們建設辣椒系列產品深加工廠,自己做市場終端產品。”
“我們對每一道工序都嚴格把控,確保產品生態、綠色。”正是秉持這樣的理念,去年辣上天公司從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聘請辣椒產業方面的專家學者,開展多個品種的繁育實驗,制訂科學完善的辣椒品質評級體系,緊緊抓住辣椒品質評級定價的話語權,促進企業開發產品、拓展市場、創建品牌,進而助力辣椒產業做大做強。
今年,洛南縣把辣椒作為脫貧攻堅的富民產業,采取政府引導、龍頭企業帶動、群眾主體的運作模式,推進科技化、標準化、綠色化、品牌化發展,辣椒種植面積達3.5萬畝,預計產值1.2億元。辣椒產業的蓬勃發展,更加堅定了當地群眾積極發展產業、脫貧奔小康的信心。
從種植到加工再到市場的蝶變,一個火紅的產業正在洛南大地冉冉升起。
“下一步,我們還將立足資源稟賦、市場需求、農民增收,全方位推動產業升級、高質量發展,把辣椒產業做大、做優、做強,打造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名優品牌,讓農民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讓貧困戶有尊嚴的富起來。”對于辣椒產業未來的發展,馬會鋒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