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劉衛鋒)今年以來,洛南縣把貧困勞動力就業作為群眾脫貧的有力抓手,強化政策引導,搭建就業平臺,拓寬就業渠道,加大技能培訓,落實政策措施,有力促進了貧困群眾穩定就業。截止7月底,全縣貧困勞動力實現就業5.14萬人,開展貧困群眾技能培訓1350多人,公益崗位累計安置貧困勞動力1633人。
政策宣傳“富腦子”。把就業創業政策宣傳作為穩定就業的有效舉措,采取印發傳單、設點宣傳、微信公眾號、電視網絡、集中宣講、勞務表彰、深入社區等形式,為群眾推送就業信息、提供就業創業政策咨詢,轉變思想,厘清思路,講解務工交通補貼、創業就業擔保貸款、技能培訓及安置貧困勞動力就業等優惠政策,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就業脫貧的信心和決心。今年以來,累計發放就業宣傳資料6萬多份,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咨詢20多場次,通過微信就業群累計登記務工者18.9萬多人。
勞務輸出“鋪路子”。針對疫情期間務工人員“出行難、就業難”問題,積極走訪調查和探索創新,摸清勞動力信息,建立務工大數據平臺,做好外出務工人員實名登記,精準掌握務工人員就業意愿;主動與省市人社、交通、衛健等部門銜接,率先開通外出務工專車、專列,實施“點對點、一站式”輸送服務,確保農民工安全健康返崗復工;加大與省內外知名勞務機構對接,引進18家人力資源公司,建立長期勞務協作關系實施“一對一”就業幫扶;在珠三角、長三角和西安市分別掛牌成立勞務招商服務中心,加強與轄區內企業用工對接,為外出務工人員提供更多就業崗位。至目前,通過各種渠道發布務工信息30多批次,提供就業崗位1.8萬個,累計實現貧困勞動力就業5.14萬人,其中專車輸送務工人員6200多人。
崗位開發“送位子”。按照崗位托底、就業脫貧的思路,結合縣域發展和貧困勞動力意愿,積極探索扶貧路徑,創新就業模式,在農村、城鎮全方位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無法離鄉、無業可扶、無力脫貧的“三無”貧困戶家庭勞動力從事環境保潔員、村級信息員等工作,目前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貧困群眾就業1633人。結合易地搬遷“雙示范”社區建設,利用閑置資產和空房,建設培育社區工廠和就業扶貧基地,提供就業崗位吸納安置貧困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截至7月底,全縣累計認定社區工廠20個、就業扶貧基地30個,吸納安置農村勞動力就業1772人,其中安置貧困勞動力720多人。
技能培訓“強底子”。把就業技能培訓作為穩定就業的有力舉措,圍繞“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目標,結合貧困勞動力技能需求,選取周期短、易學會、就業廣、收入高的培訓項目,按照“企業出訂單、培訓出菜單、政府來買單”的思路,精準列出訂單,開設特色課程培訓企業需要的人才,人社部門撥付技能培訓補貼,實現培訓與就業有機融合,切實提高培訓的實效性和就業率,為群眾穩定就業打下堅實基礎。截至目前,共開展各類就業技能培訓66期2560人,其中培訓貧困群眾1350人,實現就業創業94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