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主導產業 帶動群眾增收
洛南烤煙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本報訊(馬靜 趙星 閆偉鋒)“我去年種46畝烤煙,今年種了66畝,從村上租賃的土地租金低,還是集中連片的,加上煙草部門投資修建的機耕路、水池,種煙輕松了,省工又省錢。”景村鎮八一村45歲的煙農楊學民說。該村煙農和煙葉生產合作社以低于流轉價格40至60元的價格從八一村集體經濟組織承租土地,破解了烤煙土地資源緊缺、田塊分散、不利耕作等難題。
近年來,洛南縣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提高煙葉質量為目標,通過發展職業煙農、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優化煙葉品種結構、加大煙用機械投入、擴大戶均規模等舉措,全力推動煙葉產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高質量完成全年烤煙種植增收目標任務,著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土地流轉“破題”。扎實推進煙區產業綜合體建設,整合土地資源,做好土地規劃,牽頭組織種煙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村民簽訂流轉協議,采取“集體承包、分戶返租”的形式,為土地出租方和需求方搭建了一個平臺,使土地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動員有一定經濟實力和生產管理能力的農戶,通過土地經營權的流轉,以家庭成員管理、合作社專業化服務為主,規模化種植烤煙,對穩定煙農隊伍、穩定煙區規模起到了推動作用。
激發動力“解題”。該縣全面優化煙葉品種結構,大力推進品種布局優化,全面推廣云煙99、云煙87,不斷提升煙葉品質,實現品種布局區域優化和市場對接;同時推廣煙葉生產機械化耕作方式,不斷加大對煙用農機機械投入,推進煙葉生產全程機械化操作,優先為煙農配備起壟覆膜機、井窖移栽器、旋耕機等農機具,真正讓他們感受到輕松種煙、體面種煙。
擴大規模“答題”。今年,洛南縣種煙面積在40畝以上的種煙大戶有210戶,占煙農總戶數的9%,大戶種煙面積占全縣烤煙種植總面積的17.5%,培育新型種植主體的效果正在逐步顯現。
四皓街辦柳樹洼村35歲的煙農王飛就是全縣新型種植主體的典型,2008年他辭去溫州的工作,接過父親手里的18畝煙田,開始了他的“金葉夢”。剛開始,王飛不敢擴大種植規模,在煙站技術員幫助、鼓勵下,從最初接手時的18畝,到30、60、80畝,再到如今的100畝,種煙面積逐年增加,收益也是逐年增長。在四皓街辦柳樹洼村,和王飛同齡的80后、90后煙農有8戶,占全村煙農總戶數34戶的23%,種煙面積328畝,占全村種煙面積804畝的41%。在洛南縣,越來越多的返鄉青年回家種煙,成為烤煙種植的主力軍。從2016年戶均種植17.3畝,到今年戶均種植25.5畝,5年間,全縣煙農戶均種植面積增加了8.2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