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鞏琳璐
初春時節,走進洛南縣景村鎮八一村紅仁核桃示范基地,基地里栽滿了核桃樹。趁著最近的好天氣,八一村的農民正熱火朝天地為核桃樹刨盤、剪枝,他們一邊忙活一邊說笑,討論著鄉村的農事,歡快的聲音在山間蕩起陣陣回音。
核桃基地負責人董剛告訴記者:“每年3月份,是春季核桃樹管護的關鍵時期,基地安排八一村村民對核桃樹進行修剪整形,避免核桃樹在樹木組織液的壓力下導致的樹液外流。基地還將修剪下的核桃樹殘枝進行粉碎,和家禽糞便混合發酵,合成有機化肥,年均產出化肥40多噸,作為紅仁核桃樹的肥料,實現了綠色循環利用與發展。”
“在基地為核桃樹修剪整形,每天能給我開70元工資哩,在家門口找到這么好的工作,我高興得很。”八一村村民王學娃一邊忙著給核桃樹剪枝一邊說道。
看著眼前的勞作場景,董剛感慨道,經過漫長的冬季,沉寂的山村終于在開春后顯現出了活力。“抓好核桃樹的春季管理環節,對核桃樹的年產量、質量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我們及時跟村上溝通,積極動員群眾在基地開展核桃樹春季管護,守護好大家的‘錢袋子’。”
董剛說,八一村紅仁核桃示范基地與農戶簽訂30年流轉合同,總面積達1000畝,基地帶動82戶貧困戶實現脫貧,人均收入5000元以上。預計在“十四五”規劃末期,帶動全縣基地建設總面積5萬畝,產值突破10億元。
站在基地辦公室樓上,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核桃樹經過精心管護,一個個刨出的樹池、涂白的樹干整齊劃一,成為田野里一道亮麗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