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赟 郭少峰 馬宏濤
近日,在洛南縣景村鎮,處處可見志愿者的身影。農技服務志愿者走進田間地頭,指導群眾開展春季農業生產;治安聯防志愿者利用村部“大喇叭”廣播平臺,向村民宣傳森林防火知識……一支支志愿服務隊走近群眾,使文明實踐接地氣,鄉村振興有溫度。
景村鎮把建好用活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為宣傳群眾、服務群眾、引領群眾、教育群眾的重要抓手,聚焦群眾需求,著眼資源共享、隊伍共育、陣地共建、活動共聯“四共”模式,倡導文明理念,扎實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飛入尋常百姓家,全力打通宣傳、教育、關心、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鎮黨委、政府堅持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及時成立文明實踐工作領導小組及辦公室,各村(社區)組建對應機構,全力推進日常工作開展。緊緊圍繞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項目、有制度的“五有”標準,建成鎮文明實踐所1個,以國道G344為主軸建成村文明實踐站10個,著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示范帶。日常工作實行“周安排、月小結,季督查,年考核”機制,為全鎮25個村居選派文明實踐工作指導員,不斷加大資金、人員保障,確保日常工作有序開展。
鎮上堅持加強文明實踐工作組織領導不放松,先后組建農技服務、治安聯防、環境保潔、休閑健身、文化服務等志愿服務隊62支650人,探索建立“群眾點單、站所派點、志愿者接單、群眾評單”模式,開展志愿者服務625次,發放宣傳資料5000多冊。成立了景村義工分會、健身協會、武術協會、書畫協會等社會組織,廣泛召集愛心人士、健身愛好者積極參與。依托“綠色景村,文明家園”微信公眾號、“景村之家”微信群等平臺,組織宣傳黨的理論方針政策。全鎮25個村居制定村規民約,建立“一約四會”,大力推進移風易俗,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全鎮堅持“一盤棋”思想,推行“文明實踐+”模式,不斷加大文明實踐陣地建設。整合鎮黨性體檢中心、圖書館、紅土梁文化廣場等資源,打造鎮級文明實踐基地8個;整合各村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愛心超市、道德講堂、黨員活動室等資源,打造村級文明實踐基地80個。同時積極開展抓點示范,集中打造御史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示范點,建成御史村文明實踐站、村史館、農耕文化館、家風家訓館、四為書院等“一站十基地”,以點帶面,示范帶動全鎮文明實踐活動深入開展。
鎮上還積極推廣“6+5”工作模式,以“講、評、學、兌、幫、樂”6項實踐活動為載體,以村為單位定期組織健身活動、文體娛樂、理論宣講、志愿服務、榜樣評選等“五個一”活動,推進文明實踐活動常態化開展。結合黨史學習教育,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好事實事1300多件。堅持開展典型選樹,組織文明單位、五美庭院、星級文明戶等創建,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美德少年等評選活動,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智力保障和精神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