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洛南縣推行“網格化+廉勤監督員”工作機制經驗
本報通訊員 張 宏
“這個制度好!好!好!”3月24日,正在務工的洛南縣保安鎮黑潭村二組村民潘樹林連叫三個好。“監督員把矛盾解決了,心里一塊石頭終于落地,我再也不上訪啦。”潘樹林說。去年,因與鄰居潘軍強蓋房地界之爭,潘樹林咽不下這口氣,他多次跑到村、鎮、縣上訪,可鄰里雞毛蒜皮官司誰也不清楚實際情況。今年3月15日,該村新競聘的廉勤監督員祝文漢積極履行職責,將兩家人叫到一起調解,最后達成補償潘樹林2000元損失,雙方握手言和。
像祝文漢這樣盡責履職的基層廉勤監督員不勝枚舉,這只是洛南縣推行“網格化+廉勤監督員”的一個縮影。
從去年10月起,洛南縣紀委監委結合“人盯人+基層社會治理1844機制”,在深入調研、充分聽取基層意見的基礎上,探索出“網格化+廉勤監督員”基層監督工作機制,推動監督向村組延伸。經過試點,信訪案件持續下降,基層治理水平顯著提升,服務群眾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空前高漲。
基層微腐 誰來監督千余名監督員織成網格“警戒線”
針對紀委監督“鞭長莫及”問題,早在幾個月前,洛南縣紀委監委召開的紀檢監察工作務虛會上,將近年來基層信訪量逐年攀升、村級干部違紀違法問題易發多發、村級監委會職能責任缺失等突出問題提上了重要議題。在系統分析,精心謀劃后,該縣結合實際提出了“網格化+廉勤監督員”基層監督工作機制。
改革創新的起步總是艱難的。洛南縣紀委監委成立以縣委常委、紀委書記掛帥、分管副書記具體負責,黨風政風監督室等相關室部負責人參與的調研組,先后深入城關街辦陶嶺社區及羅坡村,四皓街辦小渠村,麻坪鎮峪口村,石門鎮劉家村等6鎮辦18村進行調研,走訪干部群眾300多人次,召開座談會36場次、組織研討會7場次,對“網格化+廉勤監督員”進行科學論證。
“我們先后3次提交縣紀委監委常委擴大會討論,并適時提交縣委常委會研究審定,經過6輪次修改完善,初步形成了《洛南縣推行‘網格化+廉勤監督員’強化基層監督工作機制工作實施方案(試行)》《洛南縣村級廉勤監督員考核管理辦法》,明確了任務、細化了標準,凝練提出‘12345’工作機制,為‘網格化+廉勤監督員’工作有序開展提供制度遵循。”洛南縣紀委副書記、監委副主任楊昌勇說。
實踐出真知。通過為期一個多月深入細致調研走訪、研討交流,洛南縣紀委提出在村建立村級監督工作聯絡站,將村民小組劃分若干網格并選派廉勤監督員,明確“網格化+廉勤監督員”工作思路、網格劃分標準和人員選聘原則,充分考慮廉勤監督員報酬待遇財政資金解決難及村組干部擔任監督員問題,對全縣“基層社會治理創新1844機制”中5549名片長調整優化成網格,通過個人申請、組織推薦、公開競聘相結合的方式,經村監委會審查、村黨支部審核申報、鎮紀委考察、鎮黨委聘任、縣紀委監委備案等環節,在全縣16個鎮辦247個村居3065個村民小組優化網格1023個,擇優選聘廉勤監督員1023名。
健全機制 堵塞漏洞從嚴執紀一竿子插到底
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科學完整的管理機制必不可少。
在推行“網格化+廉勤監督員”的同時,洛南縣充分發揮村監督工作聯絡站職能作用,探索出“五個一”工作機制,即每月結合村情制定一份監督履責清單,每月至少召開一次廉勤監督員反饋問題研判分析會,建好一張發現問題整改動態管理臺賬,向鎮辦紀委報送一次發現問題整改工作報表,向反映問題群眾做好一次問題解決情況反饋答復,建立了一個閉環式運行機制,夯實監督工作聯絡站職責。
“原先群眾反映問題,村干部忙得處理不過來,通過廉勤監督員,群眾少跑路就把問題解決了,提高了辦事效率。”洛南縣城關街辦羅坡村監委會主任兼監督工作聯絡站站長羅滿囤說。
與此同時,縣紀委監委對廉勤監督員履職提出了“三個一”工作要求,即每月至少到各自網格片區全面走訪了解一次社情民意,記好一份履職紀實,收集上報一期發現問題或干部問題線索,推動監督走深走實。
洛南縣景村鎮八一村醒目的公示欄分別設置了“問題墻”和“回音壁”,一邊是群眾反映問題,一邊是解決問題答復。監督工作聯絡站還建立了問題臺賬和整改臺賬,群眾一看便心里明亮。
在組織陣地建設上,洛南縣統一設計布置了村級監督聯絡站,并將監督工作聯絡站工作職責、廉勤監督員工作職責、組織結構示意圖、工作流程圖、網格分布圖及清廉村居建設十六字標準統一上墻,設計印發了《廉勤監督員履責紀實工作手冊》《廉勤監督員發現問題工作臺賬》《廉勤監督員發現問題整改工作臺賬》《廉勤監督員移交問題線索處置情況臺賬》。
針對群眾知曉率低、參與度不高,廉勤監督員工作局面難以打開實際問題,洛南縣及時設計了廉勤監督員監督明白卡,將其工作職責、反映問題內容及鎮紀委、村監督聯絡站和廉勤監督員聯系電話印發群眾。同時,以組為單位分別召開群眾代表會,廣泛宣傳廉勤監督員工作職責,動員群眾積極參與、大膽反映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和干部問題線索,為扎實有效開展監督營造濃厚氛圍。
齊抓共管 治理有效“清廉村居”助力鄉村振興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中,洛南縣在基層社會治理中走出一步“先手棋”。
據介紹,該縣紀委監委在監督和服務上“雙管齊下”,探索總結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個中心”;構建村級監督工作聯絡站組織管理機構平臺和村民小組網格化監督前哨陣地平臺“兩大平臺”;通過密切聯系群眾、強化日常監督、加強信息反饋,著力發現和推動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損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及不正之風,推進村級民主政治建設“三大路徑”;發揮監督工作聯絡站對監委會的助理員,廉勤監督員履行黨的政策宣傳員、黨風政風監督員和紀檢監察工作聯絡員“四大員”作用;實現村級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務清爽、民風清淳的“網格化+廉勤監督員”“12345”工作機制。
洛南縣按照縣統籌、鎮負責、村落實的原則,缺什么、補什么,在推行中總結,在總結中提升,填補了村組干部監督空白。
黑潭村黨支部書記屈佩貞說:“現在村組干部更自律,感覺身邊始終有一雙眼睛。同時,也深切感受到信訪工作壓力小了,工作效率提高了。”
群眾由一本“糊涂賬”,到有人給“說清白”的轉變,政策宣傳顯得尤為重要。洛南縣加強對群眾惠民惠農政策、村規民約的宣傳,對辦事程序的指導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講解,逐步形成“政策我明白、規定我清楚、程序我知道”的氛圍。試點工作開展以來,3個鎮辦廉勤監督員累計開展政策宣傳86次,解決疑惑243人次。
洛南縣還充分發揮廉勤監督員“前哨”作用,形成鎮村監督雙循環模式,鞭策村組干部從“燈下黑”走到“陽光地帶”。鎮辦紀(工)委不定期對村(居)監督工作進行指導,使監督規范有效開展,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進行研判分析,梳理違紀違法問題線索。目前試點村(居)已開展監督檢查33次,發現問題46個,解決問題38個。
洛南推行“網格化+廉勤監督員”機制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監督工作開展中,做到“閑事有人管,疙瘩有人解”,爭取達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鎮辦”,從源頭上減少信訪事件的發生。目前,城關街辦信訪量同比下降36.4%,景村鎮信訪量同比下降100%,保安鎮信訪量同比下降40%。
“推行‘網格化+廉勤監督員’工作是堅持‘三不’一體推進,深化貫通協同路徑、打通監督‘最后一尺’的實踐探索,通過這項工作進一步管住‘微官’、規范‘微權’、亮劍‘微腐’,讓基層群眾感受到正風肅紀反腐就在身邊,全面從嚴治黨就在身邊,為洛南紀檢監察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洛南縣紀委監委主要負責同志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