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崔 偉 郭惠民
洛南環亞源生態島環保科技產業園項目,是2017年7月由洛南縣政府聯合陜西環亞源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投資,以打造“百年產業、千億產值、百億稅收”創新驅動產業為目標的陜西省“十四五”規劃重點項目,也是省、市、縣生態環境治理和資源綜合利用類重點建設項目、蘇陜協作民營經濟項目中的典范型項目。
洛南環亞源生態島環保科技產業園位于洛南縣永豐鎮衛東工業集中區,用地約2平方公里,囊括原衛東“三線建設”時期的“四廠一院”,總投資120億元。產業園設10個生態區,將由數十家入園實體企業、數百家商貿公司、個體工商戶分類組成。產業園以環亞源銅業及其固危廢綜合利用項目為龍頭,引領入園企業走集約化、規范化、集體化生產發展之路,延伸產業鏈條,初步形成了一個高科技、高融合、高產能、高效率的有色金屬環保產業集群。
文化鑄造企業靈魂
走進洛南環亞源生態島環保科技產業園“三線”廣場,便見一座由紅旗和火炬組成的雕塑上刻著“自強不息,求真務實,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和“弘揚‘三線精神’,振興民族工業”的勵志語錄;在另一座雕塑上刻有“‘三線精神’永放光芒”的字句。這兩座雕塑遙相呼應,時刻在激勵全體員工要發揚“三線精神”,敢于吃苦、勇于創新。
陜西環亞源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金竹林說:“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企業文化是永遠不能替代的競爭力,是企業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企業取勝靠的就是人才和文化。”
該公司不僅注重營造園區文化氛圍,還創辦了《環亞源資訊》作為對內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的陣地、對外宣傳企業發展和加強相互溝通的窗口。公司定期舉辦文化藝術活動,邀請市、縣專家到園區講學、研討、交流。2021年,公司舉辦了慶祝建黨100周年征文及頒獎活動,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金竹林1976年2月出生在江蘇省興化市,他15歲初中畢業后就跟著師傅學銅制品的加工,后來當了兵,接著上了大學,畢業后又回到家鄉,曾擔任過村黨支部書記。他對農村和農民有著深厚的感情,十分了解農村和農民。
金竹林說:“我一直思考著怎樣才能為貧困地區的農民辦點實事,為國家扶貧政策的貫徹落實作貢獻。2017年2月,在一次招商會上,我巧遇洛南縣招商局的同志,我們在會議期間就達成了初步意向,后經多次考察與協商,當年7月正式簽訂了協議。”
關于環亞源生態島環保科技產業園的選址,金竹林說:“之所以選定當時尚未脫貧的永豐鎮原衛東‘三線建設’片區,一是因為這里的老百姓還沒脫貧,他們脫貧致富的欲望強烈;二是因為這里有‘三線精神’的紅色基因,有工農融合、相互支持、共同發展的優良傳統。”
走好綠色發展之路
五年來,洛南環亞源生態島環保科技產業園已順利完成了一期、二期建設,累計實現產值23.1億元,上繳稅款1.28億元。
該園區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全力推動環保產業綜合開發,通過固廢回轉窯焚燒去除有害物質生成有價渣料,進富氧側吹爐吹煉生成冰銅、粗銅、合金銅,轉入回轉式陽極爐精煉成銅陽極板,利用先進的加工處理設備設施和環保裝置,將廢料中的有價金屬“吃盡榨干”,將危險廢物變成無害有價產品,年處理利用含銅廢物達30萬噸、含鋁廢物10萬噸,避免了對周邊土壤、大氣、水體的危害,實現廢棄物無害化處置、資源化利用。該園區通過“企企合作”的方式,投資4.3億元實施太陽能
廠房屋頂光伏電站、光伏制氧、光伏制氫等系統性節能減排項目,建設12MW光伏發電,年可發電1400多萬度,每年光伏制氧240萬立方米、光伏制氫480萬立方米,年減排碳2.26萬噸。
陜西環亞源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西北礦業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合作研發,實現科技成果快速轉化;與西北工業大學、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等簽訂合作協議,成立大學生實習基地。
洛南環亞源生態島環保科技產業園組建了園區實時環保監控系統,確保工業廢水零排放、銅加工灰渣循環利用零排放、煙氣回收達標排放。與傳統工業模式相比,園區有色金屬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能耗遠低于國家標準,真正實現了全年減排降碳,讓綠水青山常駐、讓周邊村莊空氣常新。
昔日的工業“廢墟”已經成為綠水青山的生態景區,帶動了周邊餐飲、特色產品等快速發展,真正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讓周邊村民享受到了更多的生態產品紅利。
回報社會彰顯擔當
“環亞源環保集團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好政策,離不開政府和社會的支持,特別是離不開周邊村民的支持。我們必須回報社會,扶助村民,這是一個企業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金竹林說。
金竹林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
2021年7月22日晚,洛南縣遭遇暴雨洪澇災害,陜西環亞源環保集團有限公司在抗洪自救的同時,第一時間組織員工火速將周邊被困群眾安全轉移到公司大禮堂和職工食堂,并緊急采購生活物資妥善安置受災群眾560多人。在災后重建中,公司調運工程機械20多臺,幫助災區群眾疏通河道、修復河堤、重建家園。
2021年末,西安發生新冠肺炎疫情,洛南縣采取了最嚴厲的防控措施,該企業再次加入抗疫工作中。陜西環亞源環保集團有限公司旗下洛銅物流公司義務承擔起疫情防控期間全縣生產生活物資運輸任務,出動大型半掛貨車6輛遠赴運城、南陽、靈寶、壽光、邯鄲等城市,行程數萬里,累計運送米面油、水果蔬菜、禽蛋、飼料等生產生活物資1256噸,全部免費服務。
洛銅物流公司按照縣政府的要求,統一負責聯系調配社會車輛49輛,并積極協調貨物、物價及運費等相關事宜,在長達1個多月的時間里,洛銅物流公司不賺取一分錢。
洛南縣畜牧協會負責人激動地說:“是你們愛心車隊的無私奉獻挽救了我們畜牧養殖企業,不僅保證了飼料供給,而且及時將禽蛋肉產品向外調運銷售,真是困境見真情、天寒暖人心啊!”
陜西環亞源環保集團有限公司自2019年10月起,帶動周邊農戶從事廢棄資源回收行業73戶;帶動農戶從事畜禽養殖、蔬菜種植、豆制品加工13戶,農民新增收入數百萬元。
在洛南環亞源生態島環保科技產業園項目建設期間,公司先后新增農村排污管網1.72萬米、新建引流凈化循環水池4座及相關環保裝置4臺(套),讓周邊4個村莊3000多農戶家庭與園區進水管網相連,徹底解決了村民吃水難題;利用環保技術優勢,恢復林地近3000畝,栽種國槐、側柏等樹木20多萬棵;修復荒地、尾礦渣場2000多畝,讓村民種上了金銀花、烤煙等經濟作物,讓昔日的荒坡變成今日的綠地。在地方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公司根據實際情況統一規劃,讓130多戶村民搬出“散臟亂”的危房,集中住進了設施齊全的安置房。
金竹林說:“環亞源將進一步加大對周邊農村的扶持力度,推動鄉村產業科學合理布局,推進工業發展與鄉村振興互補共贏。”
該產業園將可回收利用的工業廢棄物、廢渣、廢舊金屬等廢料進行多元化回收、集中化處理、規模化利用,形成分揀、拆解、加工、銷售和無害化處置等完整的產業鏈條,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產業園內的“三線”博物館承載著“三線建設”的歷史和情懷,而“三線精神”已成為現代企業的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