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小龍 王江波
5月19日,當初夏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探出頭,洛南縣麻坪鎮孤山村也隨之鮮活了起來。
一棟棟農家小院在道路兩旁排列得整齊有序,花草樹木觸目皆是,早起的村民相聚在一起拉著家常,偶爾一兩聲犬吠,驚起河岸邊正在熟睡的鴨群。
這座幸福美麗的山水鄉村,在秦嶺腳下慢慢蘇醒。
“以前院子堆放很多雜物,從外面看又臟又亂,院子和路面也沒有硬化,遇到下雨天,真的很糟心,現在政府給我們整修了院落,別提有多高興了。”村民雷彩鈴在門前小菜園一邊勞作,一邊高興地說。
政策好,人努力,鄉村美景才能在麻坪大地上徐徐展開。
“村容村貌得到了明顯改善,村民也開始自發打掃自家門前的衛生,每天起來看到美麗的環境,心情也不由得舒坦了。”看著村子一天比一天好,村民張平笑得合不攏嘴。
發展產業是最大的民生。鄉村面貌煥然一新,鄉親們掙錢的門路越來越廣,腰包也越來越鼓。
在村民李亞萍的櫻桃采摘園里,幾名游客正穿梭在濃密成蔭的櫻桃樹下,一邊品嘗新鮮櫻桃,一邊體驗采摘樂趣,甚是愜意。
“我在這承包了10畝櫻桃園,每到櫻桃成熟的季節,游客就特別多。不僅在家門口掙了錢,也帶動鄉親們一起致富,我感到非常開心,希望游客朋友們經常來孤山游玩。”忙著接待新一波游客的李亞萍匆匆說道。
在距離櫻桃采摘園不遠處的廣場上,孤山村村民們正熱熱鬧鬧地趕著櫻桃集。
“孤山櫻桃的品牌已經打出去了,現在我們都是在廣場銷售。村里環境好,櫻桃品質好,很多人都是慕名過來購買。”村民馬秦山笑嘻嘻地說。
秦嶺山水鄉村建設既是一項惠民生、得民心、順民意的民生工程,同時也是一項打基礎、增后勁、利長遠的發展工程。
隨著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孤山村守住了“鄉愁”、煥發了“新生”。如今,孤山村已經從貧困落后,一躍成為環境優美、產業興旺的旅游名村。
道路寬敞平坦,房前屋后干凈整潔,蔥郁步道串聯起家家戶戶,藍天白云之下,錯落有致的農家小院間與綠樹、鮮花相互映襯,家家戶戶群眾臉上掛著幸福的笑容……夏日里的云蒙山村,一幅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畫卷呈現在人們眼前。
村民王東林是村里的保潔員。每天早上,王東林都會和其他幾名保潔員一起清掃村里的巷道。看著眼前干凈整潔、景色宜人的新家園,王東林自豪地說:“村里現在這么美,大家都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良好的人居環境,離不開有效的治理。云蒙山村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從農村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著力建設美麗宜居鄉村。
一大早,村民龔艷就走出家門,將打包好的生活垃圾放進門口的垃圾桶里。不一會兒,清運車駛進村子,挨家挨戶收運垃圾。“村里保潔員準時打掃,垃圾車定時清運,生活垃圾處理得非常及時。”龔艷說。
在這里,“環境美”攜手“生活美”一起來敲門,村民生活質量不斷提升。“幸福生活如蜜甜。”村民時常感慨。
走進云蒙山村木耳基地,朵朵木耳競相綻放。村民早早來到基地,忙著采摘木耳。“自從村上建了木耳基地后,既能照顧家里,又能過來務工,每天都能有近百元的收入……”木耳基地里人聲鼎沸。
望著眼前這片木耳基地,云蒙山村黨支部書記汪春堂也是笑逐顏開:“我們村結合‘兩邊一補齊’‘兩拆一提升’工作,在加快環境整治的同時,流轉土地40畝,發展地栽木耳20萬袋,著力破解集體、群眾雙增收難題,全面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秦嶺山水鄉村。”
目前,木耳基地帶動180多名群眾家門口就業,實現了群眾增收35萬元、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的目標。
“下一步,我們將結合轄區實際,突出‘鄉土氣息、田園景觀’兩大特色,全力打造‘錦繡云蒙、秀麗孤山、活力三興’三大秦嶺山水鄉村品牌。同時,著重對東麻坪河、西麻坪河和劉麻路沿線進行綠化、美化、亮化,全面提升麻坪全域秦嶺山水鄉村建設水平。”麻坪鎮黨委書記席海榮滿懷信心地說。
據洛南縣農業農村局執法大隊副隊長袁野介紹,洛南縣在秦嶺山水鄉村建設中,始終圍繞“六治、六清、六無”工作要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秦嶺山水鄉村建設、百村示范、萬戶行動有機結合,將工作重心由“清臟”向“治亂”拓展,由村莊面上清潔向農戶室內室外、村莊周邊等方面拓展。在全縣16個鎮辦100個行政村開展改廁、垃圾污水治理、村莊綠化美化提升等工作,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習慣,自覺主動參與到秦嶺山水鄉村建設中來,切實讓文明生活新風植入群眾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