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畢波波 閆偉鋒
洛南縣實施“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以來,啟動“頭雁帶富領飛”和“黨員駐村興農”兩大發展引擎,促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石門鎮花廟村發揮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的作用,立足生態資源優勢,打造洛南烤煙品牌,切實將烤煙做成了富民興村的大產業,打造了一個村美人富的新花廟。
眼下正值煙葉生長的關鍵時節,每年這個時候,在石門鎮花廟村,遠近聞名的烤煙種植大戶張威都忙得不亦樂乎,每天早出晚歸,精心管護著他的100畝煙田。
“我家里6口人,從2013年種烤煙到現在,總共有9年時間。去年我在保安鎮種了70畝,在石門鎮種了30畝,總共種了100畝,去年凈收入20多萬元。今年我繼續在兩個鎮種了100畝,從目前煙葉的長勢來看,預計收入和去年差不多。”張威說道。
在張威這樣的頭雁引領下,花廟村依靠種植烤煙致富的人還有很多,今年53歲的蘇秀山就是其中之一。說起種植烤煙,正在煙田里給煙苗打藥和揭地膜的蘇秀山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因為種植烤煙,他的腰包鼓起來了,日子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蘇秀山說:“花廟村的氣候和土壤最適合種植烤煙,而且種烤煙也是我的主要收入來源,這兩年通過種植烤煙,我相繼蓋了新房、買了轎車。”
去年“7·22”水災發生后,作為烤煙種植大村,花廟村的基礎設施遭到不同程度損毀,給群眾出行帶來很大不便。洛南縣煙草專賣局(公司)駐花廟村第一書記楊勇和駐村工作隊積極同市、縣兩級相關部門溝通,爭取資金,修復水毀產業路13處,為群眾接通自來水,安裝路燈,聘請有管理經驗的老黨員管理經營村集體經濟聯合社烤煙育苗大棚,動員不能外出務工的群眾種植烤煙,使群眾既有了產業支撐,又消除了返貧致貧風險,有力地促進了烤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們將依托組織優勢,做好黨員駐村興農工作,建強村級黨組織,培養村級優秀后備力量,培強主導產業,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努力把花廟村建設成為一個村美景新業旺人和的宜居鄉村。”楊勇說道。
近年來,石門鎮花廟村把黨建工作融入煙葉生產全過程,以黨建引領生產發展,大力開展“黨員駐村興農”“頭雁帶富領飛”活動,采取“公司+黨支部+煙農+脫貧戶”模式,建立脫貧戶永久脫貧長效機制,建強組織根基,做大主導產業,提升技能水平,增添發展動力。2021年,花廟村種植煙葉2892畝,實現產值收入120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益16萬元;2022年,種植煙葉3400畝,預計實現產值收入1400萬元,年人均純收入1.36萬元。烤煙已經成了花廟村富民興村的支柱產業,花廟村也成了商洛名副其實的烤煙第一大村。
花廟村黨支部書記陳建軍說:“我們將充分發揮頭雁帶富領飛作用,以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持續將烤煙產業做大做強,壯大村集體經濟,確保群眾增收致富,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