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馮江慧 羅 娟
“木耳結得好,摘起來帶勁,都不想走出木耳菌棒地,一點都不覺得乏。”走進六月的洛南縣城關街辦尖角村,綠樹成蔭,草木葳蕤。木耳示范園內,一排排菌袋整齊排列,一簇簇木耳肥碩喜人,一陣陣水霧由噴淋灌溉系統灑出。務工群眾正在忙著采摘、晾曬、裝袋,言語之間有著掩飾不住的喜悅。
“自從村里建成木耳園,我每天安頓好老人、送孩子上學后就來這里打工。我主要是采摘菌棒上的木耳,再在架子上晾曬、裝袋,活兒比較輕松,不耽擱家務還能照顧家中老小,也有了穩定收入。”尖角村村民胡敏霞家中有五口人,母親雙腿殘疾,兩個孩子上小學。因為要照顧老人和孩子,胡敏霞一家五口的生計就靠丈夫一個人在外務工艱難維持著。日子過得緊巴,胡敏霞覺得人前人后抬不起頭。后來,村上和駐村工作隊為胡敏霞家辦理了低保和殘補,吸納她到木耳產業園務工,她既能照看家人,還能增加收入。
在尖角村,像胡敏霞一樣依靠“頭雁帶富領飛”示范點增收致富的事例還有很多。今年以來,尖角村黨支部以“小木耳,大產業”為發展思路,在鎮街道黨工委的正確領導和包扶單位的全力支持下,投資65.1萬元,流轉土地19.3畝,發展木耳10萬袋。村上組織5名黨員成立木耳產業園黨小組,大力推動木耳產業規?;?、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和關鍵,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頭雁領飛作用,在原有設施蔬菜大棚的基礎上新發展采摘園8個,發展集體經濟項目紅仁核桃基地和木耳產業園,都取得了一定成效。”尖角村黨支部副書記張艷說。
據了解,尖角村木耳產業園可吸納脫貧戶50戶205人,預計帶動當地群眾戶均增收1000元。該產業園帶動農村剩余勞動力45人就業,有效解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外出務工難的現狀。目前,村民已采摘晾曬頭茬木耳1500多公斤,預計全年可產木耳5000公斤,實現收入40萬元,可增加集體經濟積累8萬元。
“作為尖角村包扶單位,我們將積極聯系相關部門,盡快搭建‘尖角村電子商務站’,讓尖角村木耳走出洛南,讓當地群眾乘著‘小木耳,大產業’的強勁東風,持續增收致富,不斷推動尖角村鄉村振興取得新成效!”洛南縣非稅收入中心副主任劉濤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