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陳曉鋒 王云瑞
盛夏時節,洛南城鄉滿目蒼翠,郁郁蔥蔥。全縣鎮村人大工作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常態化的“四化”建設驗收現場,所到之處洋溢著一片熱情。
工作標準化,聯絡站有了家的感覺
洛南縣寺耳鎮寺耳街社區居民呂引絨不顧高溫酷暑,稍有空閑,就來到寺耳街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在這里她不僅可以學習相關知識,還能將收集到的選民愿望及要求,與大伙進行探討交流。
“聯絡站建成后,讓我有了家的感覺,在這里學到了不少知識,也替群眾辦成了一件好事。”言語之間,呂引絨滿是自豪。
一年前,寺耳中學門前下水道受損,導致長時間街道污水橫流,群眾意見很大。鎮人大代表呂引絨了解這一情況后,在鎮人代會上提交了代表建議,要求鎮政府解決此事。沒想到第二天寺耳鎮政府相關領導就來到現場實地察看情況。三天后,問題解決了。下水道上垮塌的樓板更換了,水渠內的垃圾也清理了,群眾紛紛稱贊。
今年4月份,洛南縣人大常委會在全縣開展“四化”建設,要求全縣各鎮人大主席團和各街道人大工委,按照標準化、規范化、專業化、常態化“四化”要求,本著方便代表聯系群眾、群眾找到代表、代表方便活動原則,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和場地,設置代表聯絡站。
截至5月底,全縣16個“鎮(街道)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和51個“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建成掛牌。聯絡站人員配備到位,設施和資料配備齊全。
制度規范化,為代表依法履職提供保障
“麻坪鎮中心聯絡站共有進站的市、縣、鎮三級人大代表20名,我們確定每月5日為代表接待日,組織人大代表接待選民,接待時間提前向選民公示。”麻坪鎮人大代表聯絡站站長陳兆云指著墻上的人大代表聯絡站接待選民工作制度說道。
麻坪鎮人大代表接待選民來訪登記冊上,被接待選民反映主要問題和建議一欄記錄詳細,內容涵蓋路面硬化、勞務糾紛等,交辦情況和辦理結果記錄清晰。“代表聯絡站建成運行以來已接待選民70多人,代表走訪群眾320多人次,整理形成意見建議9條,這些意見建議相關單位正在辦理。”陳兆云說。
人大代表聯絡站建成后如何規范運作、發揮作用?洛南縣人大常委會統一制定了聯絡站各項規章制度,以及站長和工作人員主要職責。制定《洛南縣人大代表履職積分考核管理試行辦法》,進一步激發代表履職盡責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發揮代表主體作用。
履職專業化,打通聯系選民“最后一公里”
“經常性地把聯系接待選民的窗口延伸到田間、地頭、車間以及選民家中,打通人大代表聯系選民的‘最后一公里’。”6月中旬,洛南縣巡檢鎮中心聯絡站代表集體活動日,鎮人大主席王文鋒正在和大伙交流聯系選民的心得體會。
“我們建成1個中心聯絡站和8個村聯絡站,做到了村村都有聯絡站,聯絡站建在代表和群眾身邊。”王文鋒說。
洛南縣人大常委會結合選區劃分情況,將全縣1046名省、市、縣、鎮四級人大代表全部編入代表聯絡站。聯絡站將代表聯系人民群眾活動與代表履職學習、小組活動、代表述職等活動有機結合,緊扣災后重建、秦嶺山水鄉村建設、產業發展、疫情防控等重點工作開展調研,代表履職專業化能力顯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