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畢波波)截至12月15日,洛南縣抽調縣發改、環境等部門工作人員,成立聯合執法檢查組,開展聯合執法檢查4次,行業執法檢查20多次,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督促各責任主體落實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不生產、不經營、不使用政策。
結合河長制工作,檢察組對全縣重點流域、水庫、公路沿線、飲用水源地等區域開展多輪次的塑料漂浮物拉網式排查,累計清理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等垃圾約900公斤,實施常態化巡查、清理,有效控制塑料垃圾進入河庫,最大程度避免水質污染。8月份以來,洛南縣大力規范廢棄塑料回收、利用和處置,多舉措推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取得實效。
加強組織領導,高位推進治理。8月30日,洛南縣成立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洛南縣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等文件,建立健全“月報送、季通報、年考核”常態化工作推進機制,將各部門工作推進情況納入年度生態環保相關目標責任考核,并將塑料污染治理突出問題納入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范疇,有力推進工作落實。
強化宣傳教育,凝聚治理共識。結合“秦嶺衛士日”“世界環境日”“節能周”“低碳日”等重要節日節點,組織各鎮(街道)各部門全方位開展固廢污染防治、節能降碳和“禁限塑”政策宣傳,普及相關法律法規。深入各居民小區和群眾居住點面對面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引導群眾做好塑料等垃圾回收。截至11月底,累計開展集中宣傳活動5次,制作宣傳標語100多條,發放宣傳單8000多份,出動宣傳車60多次。
聚焦重點領域,狠抓源頭減量。在商場、超市、快遞點、酒店等公共場所禁止銷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水杯和塑料餐具等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出臺印發《關于餐飲業禁止使用塑料袋套碗和一次性筷子的通告》《餐飲食品安全“七要七不準”管理規范》《洛南縣公共機構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工作實施方案》《2023年廢舊農膜回收利用工作方案》等,積極推廣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環保布袋、紙袋等替代品;指導全縣寄遞企業建立實施統一綠色采購制度,嚴把采購和收寄關口,大力推廣使用綠色快遞包裝;鼓勵黨政機關和學校、醫院等公共機構優先采購秸稈環保板材等資源綜合利用產品;在全縣16家農業物資銷售網點持續宣傳推廣可降解地膜和可回收地膜,在洛源鎮、保安鎮等地膜玉米、地膜馬鈴薯種植重點區域,開展化肥廢棄包裝物及農膜回收利用檢查17場次,大力宣傳推廣加厚地膜應用。截至目前,洛南加厚膜應用率達到98%以上。
落實分類回收,實現“變廢為寶”。全面啟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選定華陽新城、文圣名城2個小區及洛南縣第五小學和四皓街道柳林社區作為全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工作示范點,積極籌建城關街道大型垃圾分揀中心。持續深化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落實保潔人員公益性補貼,在16個鎮(街道)配置大垃圾箱1852個、小垃圾箱4884個、垃圾清運車33輛,確保塑料等生活垃圾及時收集轉運。積極推進城市再生資源回收網點與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融合,成立再生資源利用有限公司1家,發展廢品回收站點18個,指導企業就近與廢品收購站點建立長期固定的合作關系,推動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實現“變廢為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