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王關珍 唐亞萍 何文忠)8月7日,筆者從洛南縣紀委監委獲悉,洛南縣持續深化紀檢監察體制改革,聚焦加強基層紀檢監察監督試點改革任務,不斷健全完善基層監督體系,統籌監督力量,創新監督方式,全方位激活監督“神經末梢”,推動基層監督向深拓展、向下延伸,進一步打通基層全面從嚴治黨“最后一公里”。
統籌派駐機構、鎮(街道)、村居監督網格,形成“一網統籌、責任明晰、見邊到底”的監督體系。在縣級實行派駐機構集中辦公和統一管理,各紀檢監察組通過協作聯動監督、參與案件查辦等形式,督促整改“兩個責任”落實問題23個,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21人次,推動“組組”協同監督、“室組”聯動監督、“室組地”聯合辦案機制有效落實。在鎮(街道)設立辦案協作區,將全縣劃分為6個協作區,建立“縣紀委監委班子成員+紀檢監察室+鎮(街道)紀檢監察機構”的上下貫通、協同發力的辦案協作機制,運用“室組地”聯合、辦案協作區等方式處置問題線索13件,有效破解“熟人社會”監督難問題。在村(社區)持續深化“網格化+廉勤監督員”工作機制,整合村務監督委員會、村級紀檢委員、廉勤監督員等監督力量,逐步提高村級紀檢委員擔任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比例,進一步延伸監督觸角。全縣172個村(社區)實現“兩職合一”,廉勤監督員收集的2247個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得以有效解決。
此外,洛南縣大力創新監督方式,采用點題監督、“三色”監督、選派監督、智慧監督等多種方式,累計走訪群眾781次,推動解決問題1928個,161個村(社區)685條監督事項通過智慧監督平臺進行公開公示,有力推動紀檢監察監督向村(社區)延伸,不斷提升監督治理綜合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