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洛南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辦好民生實事為重點,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力度,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努力讓群眾可感可及、得到實惠。
文明新風潤澤城鄉
“在文明禮堂待客,經濟實惠不浪費,同樣的菜品,一桌菜的價格與酒店相比,至少省一半。”12月6日,洛南縣舉行“四種陋習”治理現場推進會暨“百善孝為先·做事德在前”群眾實踐活動,四皓街道陽光庭園社區黨支部書記姚望向與會人員介紹。
今年以來,四皓街道陽光庭園社區針對社區安置類型多、人員結構復雜多樣、管理難度較大等問題,以厚葬薄養、天價彩禮、隨禮泛濫、建房攀比“四種陋習”治理為核心,社區黨支部制定“四種陋習”整治標準,成立紅白理事會;在轄區4個小區公示張貼《居民公約》和“四種陋習”治理標準,懸掛宣傳標語,制作宣傳彩頁,評選“除陋習、樹新風”先進典型,讓居民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改造建成“文明禮堂”,布置了宴會廳、悼念廳、休息室、賬房、廚房和紅白事管理辦公室;成立志愿服務隊,義務為過紅事群眾提供文藝表演,與轄區內廚師、司儀、酒店進行簽約,為群眾提供符合標準的低價服務,同時簽約一家企業在“文明禮堂”為群眾提供餐飲、喪葬等事宜服務。
除了陽光庭園社區,洛南縣城關街道柏槐社區、永豐鎮永豐社區、三要鎮永坪村、古城鎮王村村等一批先進治理典型也紛紛涌現,越來越多的群眾切實感受到紅白事“瘦身”帶來的輕松。
截至目前,今年全縣16個鎮(街道)247個村(社區),群眾舉辦婚嫁、喪葬、建房事宜850多起,節約資金680多萬元。
環境整治共建共享
12月6日,筆者走進位于洛南縣城關街道南關社區的南關小區,小區內部道路重鋪了柏油,停車位井然有序,綠化也整飭一新。
據南關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善愛介紹,南關小區建于2008年,是典型的老舊小區,小區設施逐漸老舊,樓道隨處堆放雜物,公共區域被居民占用。
為解決這些問題,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洛南縣城關街道聯合相關部門成立了南關小區環境整治工作專班,制定整治方案,落實包抓責任,做好群眾宣傳。據了解,南關小區累計整治公共區域亂堆亂放36處,清運垃圾1.4噸,新建綠化帶1處,規整線纜80米,粉刷墻面230平方米,清理“僵尸車”2輛,安裝電動車充電樁6個,規劃機動車停車位21個,極大提升了公共空間的利用率。
城關街道對16個“三無”小區成立小區黨支部,協助組建小區業主委員會。另一方面,建立社區黨支部監督下的議事、決策、協同、監督等機制,用好下沉干部、退休黨員、志愿者等力量,共同解決小區群眾關切問題。截至目前,城關街道拆除亂搭亂建16處,清理墻面頑固“牛皮癬”350多處,整治樓梯道堆積雜物210處,配備滅火器等消防設施260個,安裝充電樁20多個,轉運垃圾36噸,增綠20處500多平方米。
如今,洛南縣越來越多的小區像南關小區一樣,不斷探索社區自治新模式,把居民矛盾化解在小區、調解在支部,形成小區善治良性閉環,居民生活幸福感不斷提升。
鄉村康養老有所養
12月7日,筆者來到景村鎮車塬村的洛南縣秦源鄉村康養基地。該基地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契機,建設鄉村康養基地,為周邊30多名老年人搭建集營養餐食、日間照料、文體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服務載體。與陜西中旅、西旅及西安各公園的12個老年合唱團建立了長期合作。同時,在節假日,該基地還聯合車塬村村委會,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利用道德講堂、道德楷模榜評選表彰先進典型。
“每天的三餐按時按點且營養搭配合理,適合我們老年人的口味。還有專業的護工幫我們按摩,空閑時間下下棋、打打牌、聊聊天,天氣好的時候也可以在周邊游一游,在這里我過得很舒心。”家住洛南縣城關街道王院村的83歲退休工人王林娃說。
“許多老年人都是通過相熟的人介紹過來住的,看中的就是我們的服務品質。”基地負責人劉芳芹說,日常合理搭配食材,科學制定食譜并定期更新,優先供應大眾化家常菜。確保所有入住老人的健康評估、日常健康護理、疾病預防到位,全力保障入住老人的安全和健康需求。
近年來,洛南縣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養老服務工作格局基本建立,使老年人從“養老愿景”到“幸福實景”的目標正在一步步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