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在古城鎮何村連片麥田里,一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正在作業。
今年以來,洛南縣將大面積單產提升作為糧食生產頭號工程,采用清單化管理、責任化落實、定量化推進、全程化服務、機械化推廣、示范化引領、定效化考核的春耕生產閉環管理模式,秉持良種、良田、良法、良機、良制“五良”協同理念,全面提升糧食生產單產與農業生產質效。
當下正值馬鈴薯種植黃金期,在洛南縣保安鎮廟底村、許廟村馬鈴薯示范基地,4名農機手正駕駛機械開展種植作業。
農機操作手白亞青介紹:“咱這個機械是施肥、點種、起壟、覆膜一次成型,兩個村預計一星期全部完成。”
“省工省時,質量比較高,將來產量有保障,品質也能有所提高。”廟底村黨支部書記張建兵稱贊道。
據悉,保安鎮廟底村和許廟村今年集中連片發展馬鈴薯示范種植500畝,選用當地受歡迎的費烏瑞它馬鈴薯品種。縣農業部門和保安鎮積極保障農用物資,統一選種、統一種植,并組織農業技術專家深入田間地頭指導。
洛南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楊忠鋒說,馬鈴薯種植是有竅門的,一個是肥料,配比要調好,一畝地用50公斤;再一個就是播種密度,株距25厘米,一畝要種3200到3500株,這樣一來,馬鈴薯的產量就有了保障。
在馬鈴薯示范種植中,洛南縣堅持標準化、規范化,重點實施“兩增一防”技術。“一增就是增加馬鈴薯種植密度,二是增加鉀肥施用量,一防就是防治馬鈴薯晚疫病,通過以上技術達到畝增產鮮薯500公斤的目標。”洛南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楊黎宏介紹。
與此同時,加強麥田春管是提升小麥單產的關鍵。在古城鎮何村300畝小麥示范種植大田,一臺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正在作業,格外引人注目。古城鎮雄風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何超介紹:“咱合作社的這個自走式噴桿噴霧機是商洛市首臺,雙臂展開有16.5米,藥箱容量1000升,一次可植保小麥33畝。”
據了解,自走式噴桿噴霧機主要是噴施除草劑,進行化學除草。除此,洛南縣還配備了無人機,主要噴施葉面肥,促進小麥促弱轉壯,促進后期生長,促進單產提升。
自走式噴桿噴霧機與高速運行的無人機,大大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了藥物肥料噴灑效率。
今年以來,洛南縣以整建制推進為引領,聚焦主要糧油作物,深挖增產潛力,落實玉米增密度、大豆良種勻苗增粒、馬鈴薯“兩增一防”、油菜“一增三控”、小麥“一噴三防”等核心技術,強化農機保障,推動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加強病蟲害監測防控和農業防災減災,通過技術培訓、示范演示、現場觀摩等方式,發揮新型經營主體作用,抓點示范、以點帶面,加快大豆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建設,推動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均衡增產。
“今年,我們以糧食保障縣為抓手,以糧食生產大鎮、糧食生產大戶為重點,以小麥、玉米、大豆、馬鈴薯、油菜5種作物為主,推進糧油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面積11.83萬畝以上,單產提升5%以上,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確保糧食安全與農民增收。”楊忠鋒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