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劉衛鋒 韓 佩)4月10日一大早,洛南縣靈口鎮下河移民搬遷小區的脫貧戶孫蘇靈像往常一樣,推著垃圾車、拿著掃帚正在清掃小區路面。據她介紹,老家以前居住條件艱苦,后來住進了搬遷房,通過公益性崗位有了保潔員工作,每個月有850元的收入,真正實現了樓上居住、樓下就業的夢想。
近年來,洛南縣把公益性崗位開發作為安置就業和助力鄉村振興的有力舉措,聚焦重點人群,強化政策引導,嚴把崗位關口,從嚴規范管理,嚴格資金發放,加大跟蹤服務,推動公益性崗位開發惠及更多群眾。截至目前,洛南縣累計開發公益性崗位5374個,2024年發放崗位補貼資金3100多萬元,有效解決了脫貧勞動力就業增收問題。
從嚴把控崗位開發。洛南縣加大公益性崗位政策宣傳,多渠道引導群眾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針對公益性崗位數量多、類別多、資金壓力大等實際,建立鎮(街道)初審、行業部門復審、縣人社局終審“三級聯審”機制,堅決杜絕任何單位或個人私自增設崗位。通過科學規劃崗位類型,重點向生態護林、鄉村保潔、治安協管、集體經濟等民生領域傾斜,既滿足基層公共服務需求,又避免財政資金浪費。目前,崗位類型涵蓋12類28個工種,形成“按需設崗、以崗定人”的良性循環。
從嚴篩選安置對象。洛南縣聚焦困難群體幫扶,堅持“精準幫扶”原則,摸清崗位開發需求和群眾意愿,明確公益性崗位優先安置大齡失業人員、失地農民、城鎮零就業家庭成員、低保對象、殘疾人、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以及脫貧勞動力等七類人員,建立“大數據比對+實地核查”雙軌審核機制,依托陜西省公共就業服務信息系統,對申請者身份、社保記錄、就業狀態等進行動態監測,確保政策福利精準惠及困難群體。
從嚴規范人員管理。洛南縣創新推出公益性崗位人員實行用人單位和人社部門雙重管理模式,實行跟蹤服務,落實“日常管理+動態抽查”機制,按月考核在崗人員工作任務完成情況、出勤率和工作效率;縣人社局通過“電話抽查+實地檢查”不定期督查,對空崗、掛崗、弄虛作假、虛報冒領、騙取補貼資金、不服從管理等行為的用人單位和個人,一經查實立即取消享受崗位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的優惠政策。近三年,累計清退不合格人員37名,追回違規補貼資金58萬元,進一步提升了崗位運行效能。
從嚴資金審核發放。洛南縣堅持以補貼資金精準審核和安全發放為底線,強化“人、崗、錢”統一原則,制定《洛南縣公益性崗位補貼審核細則》,規范和加強公益性崗位人員補貼資金撥付,嚴守民生政策底線。明確資金發放標準,對年齡超限、身份不符、重復申領、在崗超期(三年)、人崗分離、信息異常等六種情況一律不予撥付資金。同時,資金撥付前進行系統審核和公示備案,將補貼資金通過社保卡直接發放到本人手中,確保資金監管使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