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商南縣城關街道辦東崗社區的老黨員陳曉云退休生活過得有滋有味:每天到寬敞明亮的社區黨建服務中心練練秧歌,隔三差五地在社區和轄區單位舉辦的活動中當志愿者,日常遇到的很多問題社區就能解決,別提有多省心。
如果把城市比作人體,社區就是一個個細胞,細胞有活力,身體才健壯。為了推進城市基層黨建,商南縣近兩年按照“區域統籌、融合聯動、共駐共建、協調發展”的思路,以強化街道社區黨組織政治功能、服務功能為重點,積極探索并全面推行“四化五聯”工作法,初步形成了多方聯動、多元共治的城市基層黨建新格局。
推進“四化建設”拓寬“共治路徑”
“每天至少保證一個小時在網格內走訪,事無巨細,都要照顧到。”金福灣社區黨支部書記萬青煥是第一批網格管理員,每個工作日,她都要在“格”內巡查,上門入戶,及時掌握群眾所思所想所盼,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
在商南4個社區,“網格化”管理使黨組織建到了居民樓,黨員身份“亮”到了家門口。從縣領導到街道干部,從社區黨員干部到網格長、樓長、中心戶長,沿街道門店的片長……面對社區居民群眾,“我是黨員,我承諾……”的錚錚諾言,成為黨員進社區工作的精彩亮點。
商南縣按照“做優城區、做強街道、做實社區”的理念,建立業緣型、趣緣型、地緣型黨組織,“網格化”織密組織之網;圍繞“開放組織、開放活動、開放課堂”的要求,健全黨建數據平臺、網上辦公平臺、智慧服務平臺和動態管理“四大平臺”,構建區域互動、數據共享、信息共聯的基層信息化格局,實現“智慧化”信息聯通;推行居民黨員直管、在職黨員雙管、離退休黨員接管、流動黨員參管、下崗失業黨員重管的“五管合一”模式,“區域化”統籌管理,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廣覆蓋的黨員管理新格局;圍繞工作規范、管理規范、活動規范的要求,對社區內各類事項堅持“清單化”“標準化”“痕跡化”管理,實現“精細化”規范提升。
實施“五聯共建”延伸“融合鏈條”
在長新路社區便民服務大廳,有一本厚厚的“為民服務代辦臺賬”,里面密密麻麻記錄了今年以來社區為轄區居民辦理的各類事項。長新路社區支部書記王雙鳳告訴我們:“小到雞毛蒜皮,大到子女就業,都得認真對待認真解決,社區就是咱們轄區居民的‘家’,咱們黨員就是居民的‘主心骨’!”
同樣在東崗社區,由社區設立的“五點半課堂”,成為便民服務的一大亮點和特色。為減少轄區干部職工下班接學生的困難,社區利用學生放學早的時間差,創辦“五點半課堂”,學生放學后自覺到“五點半課堂”學習,還有社區教師志愿者進行專業輔導,此舉受到家長的一致贊譽。
城市基層黨建關鍵在于街道社區與駐區單位互聯互動、融合共建。商南縣以融合協同發展為重點,實施區域發展“聯謀”,建立工作例會、“兩聯兩促”、重點事項征詢“三項制度”,整合轄區內各種力量為社區發展服務。以精準服務群眾為重點,實施實事為民“聯辦”,組織駐區單位黨組織與街道社區黨組織簽訂共建協議238份,在4個社區分別組建“愛飛揚”“百事幫”“彩虹橋”“心連心”等志愿服務隊28個,常態化開展“四萬走訪”“五亮五評”“五助五送”三項活動。以提升自治水平為重點,實施民主自治“聯抓”,在4個社區推行“五步議事”機制,即建立渠道“提議題”、多方懇談“出主意”、議事組織“擬方案”、張榜公示“開言路”、居民表決“說了算”,全面提升社區居民自治水平。以維護社會穩定為重點,實施社會治安“聯防”,推進接訪約訪、治安巡邏、平安創建“三大行動”,深化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以提高居民素質為重點,實施精神文明“聯創”,著力打造“學習、康樂、和睦”“三個家園”,共建和諧新型社區。
強化“六個保障”,激活動力源泉
南大街社區支部書記楊宏志每天都很忙碌:白天與政府有關部門溝通,召集社區黨建共建聯合會會員單位參加工作例會;晚上與社區黨員群眾一起協商,共同研究解決社區各項事務。“現在,我們社區干部工作有方向、收入有保障、干好有希望,工作勁頭更足了。”南大街社區工作人員杜紅說。
針對街道社區黨組織責權利不對等、“小馬拉大車”、工作推進難度大等問題,商南縣堅持重心下移,推動人財物和責權利對稱下沉,讓基層黨組織有責有權有資源,說話辦事有底氣。
商南縣從基礎建設入手,從規范制度著力,強化措施,強力推進。夯實縣委的第一責任、街道黨工委的直接責任、社區黨組織的具體責任,縣委成立以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縣委組織部,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兼任辦公室主任,每季度召開一次匯報座談會,分析研判工作,研究解決問題。按照“人往基層走、錢往基層投、政策往基層沉、權責利往基層傾斜”的理念,投資500余萬元,按照“六室六中心一校一廳兩課堂”功能設置,高標準建起東崗社區黨建服務中心;采取街道辦事處人員下沉、公益崗位、在職大學生村官充實到社區和社會招聘等形式,確保每個社區工作人員不少于16人;實施社區干部工資“倍增計劃”,人均增資500元;2017年將社區黨建工作經費、辦公經費、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分別提高到3萬元、5萬元、10萬元;實行“三納入一掛鉤”,把城市基層黨建納入年度目標責任考核,納入基層黨建“月考季評”,納入各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并與“三項機制”運用掛鉤,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落地落小。
在探索中改革,在改革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發展中超越。商南縣在創新中抓黨建,以發展之效檢驗黨建,實現了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促共進。2017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83.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44.24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37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46.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