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當大多數人都在避暑納涼的時候,在商南縣火車站移民安置區的一戶安置房內,有一位中年漢子正在揮汗如雨,在高溫的“烤”驗下忙著擦窗戶、拖地板、清垃圾。“打掃完衛生,我就準備搬進來,住上安全的新房子是我一輩子的夢想。”清油河鎮團坪村貧困戶孫學禮掩蓋不住內心的喜悅。
像孫學禮一樣依靠易地搬遷改善居住環境的貧困群眾,在商南縣還有一大批。為了徹底改變貧困群眾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現狀,商南縣積極探索“遵循規律、系統謀劃、統籌推進、四化同步、一舉多贏”的模式,提出了“緊扣四區抓搬遷,建設四區促脫貧”的規劃布局思路,將“十三五”16個集中安置點全部規劃在工業集中區、農業園區、旅游景區、城鎮規劃區范圍內,為搬遷脫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突出“三率”抓進度
為使移民搬遷工程真正成為惠及貧困群眾的民心工程,商南縣緊緊抓住竣工率、配套率、入住率達標提升,全力抓好抓實移民搬遷工作。
該縣對易地搬遷工程實行“清單式”安排,采取“責任田式”落實、“數黃豆式”銷號,強力推進工程進度。并將小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同安置房一體規劃設計、同步建設推進,基本實現了“小型?;尽⒅行捅9δ堋⒋笮腿采w”的基礎和公共服務配套目標,實現了易地搬遷工程開工快、竣工早、配套設施全的目標。截至目前,全縣2018年規劃建設的3個安置點全部開工建設,安置房竣工336套,竣工率達61%,減貧計劃涉及易地搬遷戶完工率達63.28%。
突出“三精”抓管理
圍繞精準搬遷、精確施策、精細管理“三精”管理模式,商南縣不斷創新舉措,狠抓工作落實,用繡花的功夫推動移民搬遷工作再上新臺階。
精準搬遷。在貧困戶數據清洗核實的基礎上,商南縣扶貧、移民等相關部門再次聯合行動,按照精準識別“五步走”的程序,精準敲定易地搬遷規模4266戶17016人。在房屋建設過程中,按照“先人后房,以戶定建”原則,嚴守易地搬遷“兩條紅線”,實現了房屋建設戶型精準和面積精準。在安置過程中,堅持“人房對應,精準匹配”的原則,采取分類抽簽、公開抓鬮的辦法進行分房,確保公平公正、群眾滿意。
精細管理。建立了以“一戶一檔、一點一冊、一鎮一冊、一縣一冊”檔案和精準搬遷銷號作戰室,全面落實了“五方”主體責任和“五制”管理制度,完善了工程項目“五卷”檔案。制定和落實《商南縣移民搬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實行按進度撥付、季度檢查、定期審計的監管機制,做到專戶儲存、專款專用、閉環運行,確保了資金安全高效運轉。
精確施策。按照“一點一策、一戶一法”的要求,商南縣對搬遷戶家庭勞動力進行全面調查摸底,建立了“三單一卡”和“三產三業”臺賬,將搬遷戶分為技能工人、職業農民、三產服務三個類型,大力引導和扶持搬遷戶就業、創業、發展產業。截至目前,全縣搬遷戶勞動力在工業園區務工629人、農業園區務工654人、城鎮三產服務2581人、旅游景區就業134人、外出務工6094人、自主創業103人、公益性崗位就業129人,先后有3900余戶搬遷戶實現了就近就業增收。
突出“創新”抓提升
搬遷是手段,脫貧是目的。為不斷提升易地搬遷質量和工作水平,商南縣大力開展以“宜居、宜業”為主題的“雙示范”社區創建活動,著力解決搬遷群眾長遠生計問題。
該縣先后創建了過風樓鎮龍山小區、青山鎮青山村安置點、試馬鎮試馬街安置點等5個省級“雙示范”社區。創建中,積極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興建“脫貧車間”“社區工廠”“特色門店”等,不斷發展壯大園區、景區、商業街區。同時,積極推行融合式、掛靠式、單列式社區治理模式,努力為群眾提供及時、便捷、周到的服務。截至目前,火車站安置點的東興社區、龍山安置點的龍山社區等均正常運行,貧困群眾在這里安定生活、穩定增收。(石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