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縣試馬鎮荊家河村村民何衍杉已經成了鄉親們心目中的脫貧標兵,他面對困境,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雙手擺脫貧困,過上了好日子,還帶動周邊群眾種植藥材,一起致富,在當地傳為佳話。
何衍杉今年56歲,家里四口人,是一名退伍軍人,并且是共產黨員。他家庭貧困,生活不僅捉襟見肘,還要還過去蓋房的外債。
荊家河村是商洛日報社的包扶村,包扶干部了解到何衍杉家的情況后,多次上門和他促膝相談,動員何衍杉發展產業。何衍杉用政府扶持的5000元產業資金,在自家的4畝地里種植茯苓喜獲豐收,兒子在網上尋找銷路,聯系安徽和商州的客商,賣出了好價錢,當年就凈賺了4萬元。后來,何衍杉又通過包扶干部幫忙申請了5萬元貼息貸款,租下了40畝地,種射干、茯苓和黃精等中藥材,和桂花、紫薇及側柏等1000多株綠化樹,2016年收入達到了8萬多元。去年,他又對原承包集體30畝荒山上的板栗和核桃林進行了科管,當年就增收5000多元。到2017年底出售藥材和綠化樹,加上兒子在外搞勞務的收入,全家的純收入達到了10萬多元,還清了債務,實現了脫貧。
脫貧摘帽讓何衍杉一家人臉上露出了笑容,有著30年黨齡的何衍杉認為自己之所以能夠脫貧致富,得益于黨的好政策,得益于包扶干部的幫扶指導,得益于鎮村干部的關心和照顧。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自己脫貧致富了不能忘了眾鄉親,他決心要發揮黨員示范帶貧作用,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于是,他注冊成立了商南縣寶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17戶群眾加入合作社,其中王順學、常志發和章代成等7戶是貧困戶。他動員社員積極參加村上開展的實用技術培訓班,組織大家加入職業農民微信群,在群里不但分享種植技術和信息,還相互推薦中藥材收購商。同時,義務為社員提供種苗、技術和銷售服務,經常深入社員種藥基地,現場指導示范,手把手教社員育苗和防蟲,去年加入合作社的7戶貧困戶有5戶通過種植中藥材增收順利脫貧。今年,他再次貸款10萬元擴大種植規模,使自己種植藥材的面積達到了80畝,品種增加到8個。預計今年僅藥材一項的收入就在10萬元以上,合作社的兩戶貧困戶常志發和章代成預計今年也能脫貧。最近,何衍杉正在籌備建一個中藥材初加工廠,要對藥材進行剝皮和切片,既可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又可以進一步提高利潤。他說:“我計劃再承包村集體百畝杏園基地,在林下種植中藥材,帶動更多的鄉親致富。”目前,在寶豐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荊家河村中藥材種植面積達到了500多畝,許多群眾通過種植中藥材走上了致富路。(孫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