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柯巖 特約記者 李治軍)今年以來,商南縣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負責、企業主體、群眾參與”的思路,實施問題整改、日常保護兩手抓,著力筑牢生態環境安全屏障。
商南從年初開始,堅持每周督查一次環保工作,每月曝光一批反面典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每季度分別研究一次環保工作,計劃年終召開一次環保工作述職測評大會,持續傳導壓力,全面貫徹落實中省市環保工作相關指示精神。全省秦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啟動后,商南緊扣礦山資源開發利用、企業排污、河道綜合治理、畜禽養殖等整治重點,結合中省市環保督察巡查反饋的問題,舉一反三,全面排查,共排查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50個。
針對查找出的問題,商南建立清單臺賬,落實縣級領導牽頭整改,明確責任部門、整改措施和完成時限,實行銷號管理,按照反饋問題整改不到位不放過、沒有舉一反三整改不放過、環境執法不嚴格不放過、沒按時限要求整改不放過、環境質量沒明顯改善不放過的“五個不放過”要求,強力督辦、強推整改。除了整改自查的問題外,商南還“下硬茬”“鐵腕”整治中省環保督察組反饋的問題。至11月中旬,中央環保督察組交辦的9個信訪積案,已全部整改到位;省委環保督察組交辦的19個信訪件已全部整改到位,反饋的23個共性問題,整改到位13個,其余問題正按既定的時間節點穩步推進整改。
在抓整改的同時,縣上把礦產資源、河道砂石資源進行整合,打包交給縣礦產公司、城投公司經營,避免出現“一刀切”現象,保護了山體、河流等生態基底,實現了市場化運營、規范化管理、長效化增收的多贏目標。縣上建立電話投訴、有獎舉報、聯合執法等長效機制,用建章立制保障環保問題標本兼治。結合脫貧攻堅,縣上修建垃圾池,添置布局垃圾箱,補齊少數貧困村(社區)的環衛設施“短板”,規范群眾生活垃圾的收集、運輸和處理;用好公益性崗位,安排貧困群眾定期打掃村域人口居住集中區的環境;加強巡視監管,禁止焚燒農作物秸稈;開展“三美”庭院創建,加強宣傳教育,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共同呵護生態文明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