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韓龍軍 代緒剛 肖云)今年,商南縣緊盯全縣實現整體脫貧摘帽目標,采取產業基地建設、壯大集體經濟、技術服務指導、經營主體培育、農產品產銷對接等舉措,全面推進產業扶貧春季行動。
產業基地建設。圍繞“5+X”,即“茶、菌、果、畜、游+其他特色產業”,迅速掀起產業基地建設新高潮,重點培育2至3個產業鏈條完整的主導產業。大力發展光伏、電商等新興產業,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旅游等二、三產業,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目前,全縣共啟動產業扶貧項目130個,與1825戶貧困戶建立利益聯結關系。
技術服務指導。結合“一補兩送一議”活動,不斷創新技術幫扶方式,積極開展為貧困戶送技術、送信息、送服務、送政策、送農資等活動。整合“四支隊伍”幫扶力量,為全縣10個鎮辦119個村選派產業發展指導員139人,確保貧困戶發展產業有人幫、技術指導有人教、產品銷售有人助。
壯大集體經濟。充分利用春節期間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有利時機,積極動員群眾參與產權制度改革,盤活農村集體資源,創新經營機制,探索增收渠道,全面激活村集體經濟發展活力。縣上下達產業幫扶資金1000多萬元,重點用于支持集體經濟發展。同時,引導農民通過土地入股、入股分紅、就業務工等形式參與集體經濟發展合作,讓農民有股可入、有事可做、有利可獲。
經營主體培育。積極鼓勵外出人員回鄉創業,引導返鄉農民工領辦合作社,創建各類企業,支持組建聯合社。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等經營模式,形成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產業鏈和農產品深加工“聯合體”,將廣大貧困戶牢牢地拴在了脫貧產業鏈條上。目前,全縣累計培育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433個、家庭農場46個,2329戶貧困戶與龍頭企業(合作社)建立了利益鏈接關系,實現長期穩定增收。
農產品產銷對接。加強農產品品牌創建和質量檢測,提高農產品品牌知名度。加大品牌宣傳,積極鼓勵企業、合作社促進農產品進連鎖店、進超市,持續擴大農副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